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兰州一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甘 南 三 章 (全文终贴)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121#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23 | 只看该作者
顺着阿拉乡的乡道骑进了叫做吾乎扎村的村子里,不觉中感到骑进了死胡同,找不到路了。村里几个屋旁岔路都出不去,村里藏族居民惊诧地看着我骑过来骑过去地乱跑,一打问竟是在一处不起眼的房屋旁悄然转行,才得以出村。从位于山坡上的村子骑下来,一下就意识到骑进了一处当年的古道遗址,长久的风雨侵蚀,古道已渐渐低落变成一条沟坡,但仍然保持着百年来的原貌。

12.jpg (180.47 KB, 下载次数: 34)

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2#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24 | 只看该作者
来到1844年创建的旺藏寺,也是郎木寺属寺之一,原为宁玛派,后改为格鲁派。洮河在寺前山下环流,寺后山头如盔。如此瑞祥之地,岂能不会佛法普渡至此

13.jpg (188.69 KB, 下载次数: 22)

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3#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25 | 只看该作者
寺前草地上两位藏民闲谈。我也有意途中休息一下,于是上前攀谈。他们说这一带一向比较闭守。藏族农牧民仍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只是最近二三年才开始有人外出打工,购车跑运输。

15.jpg (183.77 KB, 下载次数: 16)

15.jpg

14.jpg (166.44 KB, 下载次数: 13)

1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4#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26 | 只看该作者
这里的洮河沿岸桃树四处,桃花遍野,藏寨散落山间,只看炊烟升起,不见外乡来客,好似一处高原藏区的桃花源

163.jpg (235.07 KB, 下载次数: 21)

16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5#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27 | 只看该作者
桃花潭水深千尺

17.jpg (175.8 KB, 下载次数: 25)

1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6#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28 | 只看该作者
2-5-隐秘的坚守-勒秀乡

来到被称为碌曲小江南美称的勒秀,没作休息,只是拍照以作记录,因在阿拉乡藏族老人告知在勒秀乡的一个小村里,有当年西道堂3个站点其中的一个。所以目标明确,继续前行

18.jpg (170.03 KB, 下载次数: 17)

1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7#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28 | 只看该作者
四月底的洮河,略有春意

19.jpg (193.51 KB, 下载次数: 17)

1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8#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29 | 只看该作者
这里已是山间便道了,更无路标之类,若无洮河相伴,我几乎会迷路在此。遇见一位藏民,急忙打问前面路况情况。见他怀抱着一头小牛犊赶路,就像抱着娃娃,他说小牛有病了,边说边摸着,很是温情

20.jpg (212.74 KB, 下载次数: 19)

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9#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31 | 只看该作者
勒秀乡塔扎村洮河边北岸的一处寺院遗址,构建年代较早,不知何时被废弃,或是五八年前后时期。风格相比起现今的寺院,好像更多一些质朴浑厚

21.jpg (245.4 KB, 下载次数: 21)

2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0#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34 | 只看该作者
这里的村子基本没有标牌,只能一路走一路打听。终于到达这个河湾小村,但没想到实际上是分为两部分的。河这边是藏族村,隔岸是回民村。

22.jpg (169.02 KB, 下载次数: 36)

2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1#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34 | 只看该作者
谁能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几户小村,还能藏有历史深处的隐秘?

23.jpg (214.32 KB, 下载次数: 18)

2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2#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40 | 只看该作者
必须过河才能到那里,好在洮河这些年修造阶梯小水电,处处截流。眼前这片洮河已是河底见天,满是一河滩的石头

24.jpg (227.39 KB, 下载次数: 19)

2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3#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40 | 只看该作者
想试着骑过河,石头太大,不敢硬冲,一下一下地给油门,但还是车把失控,只能停住

25.jpg (229.05 KB, 下载次数: 21)

2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4#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41 | 只看该作者
车停河滩,我顺着眼前河道里的石头,一步一步走到对岸的回民村里

26.jpg (217.74 KB, 下载次数: 23)

2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5#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44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访谈费时,我也怕白菜扔在河滩,万一有个闪失,还走不了了。于是返回想一档推车过河,能踏实放心地进行访谈。但河里的石头更加光滑,跌跌撞撞中,终于失控滑倒,所幸是左侧倒车,排气没进水。恰巧这时这个庄户人家的儿子回来了,当爹的马上喊过来,帮着扶车推过岸。

27.jpg (227.54 KB, 下载次数: 27)

2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6#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45 | 只看该作者
车倒时,两脚也不由地踏进洮河水里,淹没脚脖,灌满靴子,让我彻底亲近了一把洮河水,呵呵

28.jpg (200.21 KB, 下载次数: 22)

2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7#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46 | 只看该作者
来到村里这户西道堂回民家中,老婆婆急忙招呼儿媳给我做饭,主食是烙的面饼,叫“锅盔”,这饼厚达10公分。这顿可是当天直到下午快四点了才吃上的午饭,不加客气,直接开吃,呵呵。我和他们边吃边聊,家中男主人名叫“马马乃”,一家四口人生活在这小村里

29.jpg (156.54 KB, 下载次数: 22)

2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8#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47 | 只看该作者
吃完饭,主人领着我去看西道堂站点遗址。路过柴堆时,一个随意扔置的陶罐引起我的注意,一问才知道这是他们在山旁开挖山地时,从土里刨出来的,刚出土的时候,陶罐里面还有一些铜钱。问铜钱下落,说孩子们给玩丢了。而他们又不识字,不认得铜钱上的汉字,可惜了。还说挖山时不但挖出这样一二十个罐子,让孩子们边玩边打破了,另外还挖出不少人骨头。看来这里原来有古代墓葬,至少应是明清时期的

30.jpg (291.24 KB, 下载次数: 16)

3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9#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48 | 只看该作者
马马乃介绍说,这里原为临潭西道堂“老店”和驮队“站”的所在地,民国时期有三户人家,他家是祖上因入教西道堂而从青海迁居来的。到49年解放时,因人口增加分家,为五户。58年时,一户被抓去劳改。另一户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迁居外地。截止2012年时现今只有三户人家,其中一家为买房居住的藏民,其他两家为西道堂回民。一户为马马乃,另一户为单身未婚。
       1949年之前,几户回民人家的主要承担劳作三个方面,一是看护西道堂在这里的三处山林林场,二是接待西道堂公私两种驮队,三是经营自有驮队生意。
       西道堂公私两种驮队早间天亮六点左右从临潭出发,一天路程行至这里时为傍晚六时左右,人畜均需休息住宿。因此,在这里设立站点,接待过往驮队。
       驮队住宿时间是根据驮队主人与站点主人的具体情况和亲疏关系而定,少则住宿一夜即走,多则二三天,甚至一二个月才走。驮队前往藏区一次时间根据路程而定,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二三年不等。眼前的残墙断壁就是当年的站点遗址

31.jpg (258.27 KB, 下载次数: 23)

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0#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48 | 只看该作者
院落之间的隔墙

32.jpg (243.76 KB, 下载次数: 20)

3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4-28 00: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