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兰州一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甘 南 三 章 (全文终贴)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141#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49 | 只看该作者
站点遗址的内院,现已为耕田

33.jpg (276.69 KB, 下载次数: 24)

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2#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50 | 只看该作者
二个并列的院落大门

35.jpg (236.41 KB, 下载次数: 32)

35.jpg

34.jpg (268.58 KB, 下载次数: 27)

3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3#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50 | 只看该作者
院落之间的隔墙和烟道。马马乃说,西道堂这些院落,原为个人私产,兼有接待道堂驮队的责任和义务。现在所留下的土墙是原为二层楼房的一层建筑土墙,一层是作为仓储和存放杂物的,一般是不住人的。而二楼才是住人房屋,也只有二楼才有火炕取暖构造。图中的烟道均为二层被拆除后,其后代在一层居住时,另外挖掘而成的,并非早期就有

36.jpg (267.34 KB, 下载次数: 29)

3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4#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51 | 只看该作者
站在大口看院内房屋遗迹细节。山根下的窑洞不是原有的,是文革时期村民挖出储藏洋芋(土
豆)的地窖。右侧台地是过去二层楼房的地基部分,至山根折向,呈倒L型。左侧耕地原为场院。

37.jpg (268.29 KB, 下载次数: 27)

3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5#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52 | 只看该作者
外侧院墙侧面,墙体厚度达一米左右,为黄土逐层夯筑构建而成,这和长城的修筑方式是一样的。

38.jpg (248.09 KB, 下载次数: 19)

3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6#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53 | 只看该作者
外侧院墙侧面,墙体厚度达一米左右,为黄土逐层夯筑构建而成

39.jpg (188.16 KB, 下载次数: 30)

3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7#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53 | 只看该作者
六七十年前当年驮队经过的道路依然保持旧貌,图中道路向前行可至临潭。院墙拐角处至台地为旧时原驮队牛圈所在处

40.jpg (233.21 KB, 下载次数: 25)

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8#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54 | 只看该作者
西道堂的三个山林林场之一。洮河对岸远处茂密树林的山林即是。图中道路就是驮队商道,由此走向阿拉和拉仁关。

41.jpg (156.8 KB, 下载次数: 35)

4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9#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54 | 只看该作者
按照村中驮队通行道路走向判断,通向山坡的的小道即是当年驮队的商道。如今是青草漫漫,少有人迹,却留桃花依旧笑春风

42.jpg (199.78 KB, 下载次数: 22)

42.jpg

43.jpg (219.07 KB, 下载次数: 23)

4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0#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4:55 | 只看该作者
图中院墙分为三个大门,道路下部坡坎原有二层楼房,已被58年时期拆除,现留有房屋遗迹。覆盖地膜的耕地原为房屋场院。下部二层楼房的二楼与上部的一楼等齐

44.jpg (259.96 KB, 下载次数: 26)

4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1#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5:00 | 只看该作者
早年西道堂护林人栽种的2颗大树之一

45.jpg (238.81 KB, 下载次数: 26)

4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2#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5:01 | 只看该作者
早年西道堂护林人栽种的2颗大树之一

46.jpg (284.1 KB, 下载次数: 31)

4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3#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5:2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忌讳湿衣在身,又是骑车风吹,哪能不得关节炎呢,必须处理妥当才行

1.jpg (161.13 KB, 下载次数: 25)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4#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5:30 | 只看该作者
换上备用袜子,套上塑料袋,再穿进湿透的靴子,这样才不会老了以后脚后跟疼个不停,呵呵

2.jpg (157.47 KB, 下载次数: 23)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5#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5:30 | 只看该作者
马马乃的妻子和儿媳妇,感谢她们的盛情款待!老婆婆对信仰特别虔诚坚定,拿出西道堂的照片只让我看,不让我碰。我能理解,这是她对信仰洁净的把守。老婆婆性格很开朗,她说我是第一个来到这里打问西道堂的老事情,以前从来没有什么人向他们问起过,他们也没想要对谁讲述透露那些往事。看得出来,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个教门外的人,但又是一个最走近他们的人。对此,我感到很满足

3.jpg (206.67 KB, 下载次数: 31)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6#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5:32 | 只看该作者
马马乃说,从祖上青海迁居到这里,他们已是几代人了。我问他想不想也像别人一样,移民离开这里。他看了一下脚下的地,说他不想走,他们一家都没这个打算,尽管这里只有他们这一家西道堂的常驻,但他们喜欢这里的清静平和,他说住在自己的地方安心,吃自己打下的粮食放心。他说我是第一次跟外面人讲了这么多以前的事。是的,我想如果我不曾来过这里,他们依然会在心底保持着他们最隐秘的坚守!

4.jpg (198.21 KB, 下载次数: 21)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7#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5:33 | 只看该作者
2-6-老人和桥的故事-立珠桥

       告别离开坚守隐秘的马乃乃一家人,继续沿着洮河顺流向着临潭的方向走,道路仍是时好时坏,两岸村庄不多,道路上更是行人少见,偶尔会有一两个骑摩托的当地小伙匆匆赶路。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两岸的山岭农田的绿色越来越多。前面经过碌曲西仓乡时,才刚刚开始犁地播种,而这里却已是青草漫滩,绿意葱葱

5.jpg (233.04 KB, 下载次数: 27)

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8#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5:34 | 只看该作者
在沿着北岸走到这里时,出现一座吊桥,该往哪里走呢?我边思谋着边看着四周,吊桥两侧都有道路通向上下游,就是说这里可以通往洮河南北两岸,东西四个不同方向,感到这是一处分岔要地。时间已经不早了,下面的路该怎么走,心里一点也没谱,还是应该打听清楚才是。看到桥南有人闲坐,于是右转上桥,驶过木板铺就的桥面,下到桥头来

6.jpg (237.53 KB, 下载次数: 28)

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9#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5:59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兰州一哥 at 2012-7-11 23:25:
1-3-西倾积雪-翻越西倾山

       25日早,从碌曲出发向着甘南著名尕海旅游区方向进发。早春的甘南草原并无多少春意,国道两侧的草原放眼仍是荒草茫茫。来到尕海岔路口右拐,沿着寂静的尕海湖边驶入翻越 ...



第十二张有味道#0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60#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6 05:59 | 只看该作者
在桥头有两个老人在聊天,一个是藏族阿奶,一个是穿着汉装的老大爷。停车上前攀谈,询问临潭方向路线走向以及当年驮队从临潭经过此地过往的情况,老人就他所知作了介绍。问及老人的民族时,老人既不是藏族也不是回族,而是地道的汉族。老人姓岳,奶名”五十三“,意思是老人的爷爷五十三岁时,生了他,这种奶名在西北常见,甚至有些人的正式名字就是前面姓氏加上后面的数字,如”马六十七“。
       我从碌曲出发一直到这里,在这藏乡深处能见到汉族,这可不多见。说着说着,老人就讲出了眼前这这座桥的历史和故事,我马上意识到应该给老人留下影像。老人一听要给他照相,急忙整理衣扣,十分庄重地站好等着我按快门。

8.jpg (204.79 KB, 下载次数: 29)

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4-28 17: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