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夏季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对加拿大夫妻摩旅世界(续)【转帖】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281#
发表于 北京市 2021-1-9 08:02 | 只看该作者
夏季风. 发表于 2021-1-6 01:21
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到目前为止写了将近一部红楼梦的量,键盘都敲烂了倆,你也太心急了些,都跑到爱尔兰 ...

原文和你这里两边一起看。还是看兄弟你的翻译精彩。
加油!不催你。我一定追你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2#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1-14 15:10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黑风洞遭劫
今天要去吉隆坡,一大早就从怡保出发了。到目前为止,在马来西亚还没有任何东西引发过我的童年记忆,这次回老家应该多多少少有所收获。
▲离开怡保,往南进发。
马来西亚西海岸一马平川,一条快速干道贯穿其间,南北变通途。这样的康庄大道我们却不甚喜欢,要知道自从离开泰国北部之后就再也没有享受过骑行的乐趣了,于是乎一头扎进了蒂迪旺沙山脉。此山雄踞中原,俯瞰八方,乃马来西亚之脊梁。
▲山道弯弯心欢畅
路随山势蜿蜒盘旋而上,怡保早上的温暖很快就被山里的冷空气侵蚀殆尽。
我们要去一个叫金马伦高地的避暑胜地。这个地方在本地人中颇受欢迎,可以让他们暂时忘却山下无休无止的炎热。听得爸妈讲,由于这一带的农民实行三光政策,山上的树木被砍伐殆尽,近几十年来这里的气候正在逐渐向山下看齐。可我却没这种感觉,这都早上八点了,温度才只有十五度的样子,冷风扒在薄薄的骑行服上,那些本来为了利于夏天散热而苦心设计的网眼成了它们钻营的空子,争先恐后地挤进来抚摸我们的肉体,鸡冻得人瑟瑟发抖,连压弯的乐趣都难以抵挡,只有到了加油站收了点阳光才稍微可以缓一缓。我说这些也不是在抱怨,这种待遇已经好几个月不曾有过了,还抱怨个啥。再则说了,这里冷是冷点,跟山下动辄三十五度以上的高温比起来还算是幸福的吧。
▲凸(艹皿艹 ),车水马龙啊。
金马伦高地海拔约1500米,顶上全是酒店,还有就是路边摊,卖些这里出产的茶呀草莓呀啥的。好死不死,正好遇到周末,住在吉隆坡和怡保那些城里人纷纷跑上来避暑,挤得要命,我们费了好大劲才得以过去。
▲小憩一会儿,看看美丽的茶园。
▲好漂亮,可惜把林给毁了,导致这一地区的气候急剧变暖,失策啊。
金马伦高地还真不错,要是能在这里住上一两天就好了,可不行啊,我们得赶去吉隆坡,还有别的亲戚要见呢。头两天我让堂姐组织个家庭聚会,给她说了大概抵达吉隆坡的日期。她听了后觉得甚为不妥,要我改在周末,趁大家都不上班才好聚嘛。我也觉得言之有理,就听进去了,哪曾想如今要逆水行舟,凭一己之力对抗熬了一周终于解放了像脱缰的野马般蜂拥出城的上班一族们。
▲进城的路
从金马伦高地出来的路和怡保出来那段路比,便窄了,维护得也不是很好,但我们还是想尽办法找到了几处新打的柏油路,而且风景和弯道也没令人失望。
▲又回到了山下,冒着酷暑在加油站匆匆吃了点午饭。
▲为了庆祝金马伦之行,我们吃了顿仁当牛肉饭,嗯……有肉肉,挺辣的。
怎样在马来西亚找吃的,我自认为多少摸到些窍门了。别去高档餐厅,在那里正襟危坐是吃不到真正地道的美食的,得去街边小摊,市井之地才能饱得了口腹之欲。
进吉隆坡正好遇到高峰时间,幸好我们有小摩托在手,在车流中左冲右突,挥洒自如,虽然速度不是很快,相比之下还是满意的,就是天儿太热了,毕竟快接近赤道了嘛。妮达哪受得了这种高温,都快要热死了,眼见得暴脾气要发作,我只得时不时地提醒她吃点东西。她这个人是不知道饥饱的,对于一个低血糖病人来说,肚中无食是很容易暴躁的。
一路拼杀,终于攻到了酒店,我们将在这里住上几天。这个酒店在马来西亚算是便宜货,但跟泰国比起来可算不得便宜货,老贵了。一到酒店,妮达连车都没锁就跑进大堂吹空调去了,好可怜,东南亚的炎热已经冲淡了她的旅行乐趣。
▲站在我后面的是我堂兄钟山,右边那个是我堂姐唐雅,另外两个是他们的配偶。
家宴安排在一家中餐厅,第二天我们骑着摩托车过去了。我们家人丁兴旺,爷爷有八个孩子,这八个孩子又给他生了十七个孙子,他们大都还住在马来西亚,听说我回来了,纷纷赶过来参加午宴。席间举杯畅饮,唠唠家长里短,满满的幸福。一直在找能撩拨起童年记忆的东西,走了好多地方也没找到,终于在兄弟姐妹们的脸上找到了,这一张张三十五年未曾谋面的脸勾起了我多少尘封的记忆,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又历历在目也。
我走的那会儿大家多年轻啊,最大的也不过才十五岁,转眼间岁月便催老了我们的容颜,看到他们脸上依稀尚存的儿时模样,我竟恍惚起来,仿佛坠入了一个虚无的世界。
兄弟姐妹们把我小时候的糗事全都抖搂给了妮达,给这顿团圆饭额外增添了许多欢笑。
▲晚上出去大嚼飞饼以示阖家团圆之隆重
马来西亚飞饼比印度飞饼要薄,要蓬松,里面还会塞个荷包蛋,是马来西亚人最喜欢吃的早餐。当然了,也不是非得早上吃,一天到晚随时都可以。吃法很简单,有不同的蘸料,扯一块下来拿去蘸一下再放进嘴里即可。我们俩有点特别,得要拉茶的帮忙才能吞下去。拉茶实在是太好喝了,甜得敞亮,顿顿都离不了。
酒店对面就是好吃街,各种民间美食齐聚一堂,要是馋了几步便到,比曹操还快。方便倒是方便了,就是有点担心哪天血管硬了腰杆粗了咋整。
▲享受完飞饼,骑车去了趟市中心。
晚上大家都下班了,街上一下子清静了好多,天上没了太阳,日子也舒坦了不少,此刻正是骑着摩托车到处转悠的好时光。市中心现代气息浓烈,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大型商场鳞次栉比,霓虹灯扑闪着妖艳的光彩,招首弄姿,竭力招揽八方来客。
我们到市中心来主要是为了看双子塔的。此塔高达452米,1998年建成之时号称世界第一高楼,好景不长,2004年就把这个头衔给弄丢了,如今只能降格为东南亚之王。当年跟着父母背井离乡远渡重洋之时这栋楼还不曾有,我俩素未谋面,也就谈不上从它身上寻到童年记忆了。
▲晚上看是相当牛掰的
▲看了东南亚第一高楼,激动万分,必须来碗大名鼎鼎的马来西亚炒粉儿才能平息。
▲据网上传言,好吃街的炒粉儿最好吃。
炒粉儿的主料是河粉,配料有鸡蛋、虾仁、鸡肉、豆芽,用猪油炒。此物为我最爱。
▲在吉隆坡,这是目前为止我们见识到的、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黑风洞。
黑风洞距我们住的地方只有十五公里,把早高峰熬过之后我们才跨上摩托飞奔而去。黑风洞其实是个建在溶洞里的印度教寺庙,和头两天在怡保的时候,大伯带我们去看的那个道观差不多,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这个洞要大好几倍,气势也更加宏伟。
▲还有就是把佛祖和老子换成了象神
在马来西亚的人口中,印度人仅次于中国人,排名第二,占比10%。
▲到庙里要爬好长一个坡,路上遇到几个猴子跳出来劫道,不过它们不劫财也不劫色,只要香蕉?!?
▲“上供了吗?肯定没有,拿香蕉来!”
▲上了供就可以和它们来个自拍了
▲这个家伙在寻找打劫的对象
▲“给你,现在可以进去了吗?”“可以可以……”
▲哇,洞好大啊!
▲他应该是庙里的一个和尚
▲此堂堂六根清净之地,尔等竟然做出如此龌龊之事……
▲燃灯以敬神明
▲参观完黑风洞又激动不已,回吉隆坡吃了顿最好的沙爹才平静下来。
▲所谓沙爹其实就是烤串
这里的沙爹为啥号称吉隆坡之最?名堂就在烤串里藏有猪油,用火一烤,外焦里嫩,咬一口,汁水四溅,满嘴留香,爽死!配的那个蘸料是个败茁,几粒磨碎了烤花生飘着,清汤寡水,千万莫要把烤串拿进去蘸,否则变成狗不理。
我心目中的马来西亚美食排行榜上,沙爹绝对名列前茅,每次都要加更至少一次才能过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3#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1-21 03:24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赛道、酱油和蜡染蜥蜴
太热了,每天都是三四十度,除了早晚你出门试试,不到一分钟我保证你汗流浃背,喜获落汤鸡一枚。只能早上出去逛一逛,瞅见太阳出头了便往回跑,等它滚下山了又溜出去逛一逛,整得一天得洗三回澡,脱了一堆脏衣服。
▲幸好我们住的那条街上就有洗衣房。当然是等晚上天儿凉了才去。
摩旅生活也有寡淡无趣的一面,只是大家难得一见罢了,没了冰箱,没了壁橱,没了洗衣机,那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事儿倒是不复存在了,行李和绑绳取而代之,趁机上了位。
▲搞定,三日之内衣服无忧也。
据亲戚们讲,往年马来西亚的天气没这么热,他们也盼着下雨呢,都盼了好几周了。他们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热归热,这五个月来确实很少淋雨,穿雨衣的次数屈指可数。在中美洲、南美洲、欧洲骑行的那两年可不是这样,哪天不是头顶乌云,动不动就大雨伺候,难道我们这是要时来运转了吗?
▲洗完衣服后去大吃了一顿,有印度馅饼,有椰浆饭,当然也少不了炒粉。
酒店对面就是美食街,每天过去溜达,一个摊点一个摊点地看,看到喜欢的便抓起来塞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一般,幸福感爆棚。印度馅饼实际上就是包了馅儿的印度飞饼,椰浆饭是用椰汁和斑斓叶煮的饭,这些东西都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
▲早上拉茶一小杯,甜甜蜜蜜一整天。
马来西亚之于我就是舌尖上的味道。记得我们的朋友马尔科回他的祖国葡萄牙的时候,我们去拜访他,见他一天到晚就是吃吃吃,恨不得把他小时候吃过的东西全都吞到肚子里。那时候我不理解,现在明白了,这就是乡愁,这就是家的味道。
今天打算来个小小的自驾游,出吉隆坡往南去参观两个地方,这是第一个:
▲雪邦国际赛车场
从吉隆坡走高速过去只要45分钟。多年来不知有多少赛车在这个地方追逐过,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刚刚错过了一场MotoGP大赛,而超级赛还要一个多月后才举行,不过没关系,骑着心爱的小摩托围着赛场转一圈,到大看台坐一坐,去赛道上走一走,也是一种乐趣,罗西和赛克斯去年底那场惊心动魄的激烈争夺又在我脑海里翻腾。
▲本来想把摩托车骑到赛道上逛一圈,保安不让。
▲结果只能像普通人那样规规矩矩地进去参观。“大哥,你不知道我们的来头吗?”
▲他们弄了个小型博物馆,挂了块MotoGP的牌子,里面却没有摩托车,只有小车,挂羊头卖狗肉。
大老远的跑雪邦来可不仅仅是为了看个空赛道的。我们的家族企业中有一个是生产酱油的,就在赛场旁边,由我堂兄负责经营,他邀请我们过去欣赏他新建的工厂。
▲过来除了参观之外,还了解了一点家族史。
▲我曾祖父,他于1910年创办了这个酱油厂。
我的曾祖父是个中国人,上世纪才来到马来西亚的。第一波来这里的中国人远在十六世纪了,当时是通过槟城和马六甲各个港口一路做着贸易进来的。我曾祖父属于第二波。十九世纪中叶在吉隆坡发现了丰富的锡矿,大量的中国人便漂洋过海跑过来挖矿,我曾祖父也是其中一位,投资了一个矿井。后来在1910年又开了这家酱油厂,取名“源珍”。
马来西亚的锡矿产业蓬勃发展,一直兴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资源日渐枯竭,采矿成本越来越高,这一产业才开始走下坡路。1979年的时候马来西亚出口的锡矿占世界锡矿需求量的31%,而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可出口的了。
▲老厂在吉隆坡,堂兄接手后又在雪邦建了个新厂,现在生产经营主要是在这里。
堂兄带我们参观了制作酱油的各个步骤,从煮豆子,发酵,到最后出成品,工序非常繁杂,要几个月才能出一批。
虽然酱油生意在马来西亚做得还不错,可堂兄居安思危,决定要重塑我们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这个新厂正是为此才建的。设备全是最先进的,足以让外商一见倾心。由于技术保密的原因,堂兄不让我拍照,不过他带我去看了即将出口的成品,箱子外面贴的那些零售企业的名字都非无名之辈。里面全是我们的“源珍”,不仅有酱油,还有耗油和辣酱。
▲谢过堂兄后顶着大太阳回到吉隆坡
这些年来从父亲那里也零零星星地听过一些家族史,到马来西亚后从兄弟姐妹们这里知道了更多,知道了祖先的来历,知道了他们的性格,知道了家族的变迁,就像是在聆听穿越百年而来的闲言碎语,趣味盎然。
▲小时候的家,属于我个人的历史碎片。
当初订酒店的时候,我就想找个离小时候的家近一点的地方,结果如愿以偿,现在住的酒店离我成长的地方就只有几百米。有一天我们骑车过去,想寻些记忆中的往事,满怀激动地扒着老家的大门瞧了瞧,竟然有些模糊,可能是因为走的时候太小了吧。
唯一还记得清楚的,是在私家车道上滑旱冰的场景。当时大概才六七岁吧,大人们不让到街上滑,我只好在大门后面那块屁大点的地方晃晃悠悠,如履薄冰。装备也不正宗,与其说是旱冰鞋,不如说是两大坨装了轮子的铁木屐,用一绳系在鞋底下,重得要死。如今我荣归故里,当年的四轮铁屐变成了两轮铁骑。一切如过往烟云,恍若隔世。
我很想进去看看,可不知道现在的住户是谁,不便贸然打扰,于是向兄弟姊妹们打探,得知父亲当年把房子卖给了他姑妈,现在还住哪儿呢。我担心姑奶奶已经不认得我了,有个堂姐说替我们介绍一下,带我们进去参观参观。那可太好了!
▲经堂姐介绍,我和我姑奶奶在我小时候住过的房子里相认了。
进了屋,那些尘封的记忆就像开了闸一样奔涌而出。这些年我跟妮达摆了好多我小时候的龙门阵,现在终于逮着机会给她来个现场讲解了:“那边,那个栅栏,我像个小猴子似的在上面爬,不小心把手指弄破了。”“还有那个电视柜,我也在上面爬过,把电视都给打翻了……像个小猴子。”呃,怎么感觉不是打烂东西就是自残呢?我小时候这么爱爬么……
我们常去克罗地亚,妮达给我展示了好多她少女时代的印记,这回终于轮到我赤膊上阵了,虽然只秀了那么一丢丢,本人还是相当满意的。在克罗地亚,和她家人相处,看她成长的地方,了解她慢慢长大的过程,我对妮达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样我也希望通过分享我的过往,让妮达能离我更近。
▲不说我了,来点有文化的吧——蜡染。
蜡染是马来西亚的传统布艺。先用蜡画出图案,这样在给图案着色的时候颜料就不会跑出去了。等洗掉蜡后,一幅精美绝伦的布匹便横空出世了。
▲黄线就是蜡,有了这道蜡,在里面无论怎样挥毫泼墨也不用担心颜色渗出去。
蜡染既可以用棉布,也可以用丝绸,主要用来做衣服,比如男女衬衣,女式头巾,筒裙啥的。我妈妈也有一块蜡染布,她用来盖家具。当然了,只要你愿意,用来做窗帘做桌布也没人敢把你怎么样。
▲我们参观的这家画廊可以报名学习蜡染,妮达见了如何肯放过。
只能拍顾客画的蜡染,画廊自己的产品人家不让拍,想欣赏?买去啊。
▲这是蜡还没洗掉之前
▲这是蜡洗掉之后
批量生产的蜡染用的是一种叫“tjap”的工具,就是上图中右下角那个,是用铜制的模板。真正的工匠用的是大图里的那个东西,叫“tjanting”,或者像标签上写的那样,叫“喋喋不休”也行。笔尖上那个东西是装融化了的蜡的。用这个东西一笔一笔地画非常耗时。
▲这个四条腿儿的怪物成了妮达的艺术源泉……呃……围裙挺好看的。
我写写游记,拍拍照片,业余生活相当丰富。妮达就不一样了,这几年来除了绣绣花,好像也没找到啥其他的宣泄口。这回终于找到了她钟意的玩意儿,玩蜡染,结果看起来还是非常不错的。
▲等第二天蜡洗掉之后取来一瞧……哇塞,赛过梵高!
▲得此佳作不撸几串,情何以堪。
很多地方都有几道名菜撑门面,比如槟城的亚参叻沙,吉隆坡南边不远的加影也一样,有着沙爹之都的美誉。记得小时候爸爸常开车带着我和弟弟去加影吃沙爹,一进美食街,看到烤架上一摞摞滋滋冒着热气儿的肉串,我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虽然只有三人,老爸通常会点很多,起码上百串,那些裹满花生酱的鸡肉、牛肉、猪肉、羊肉,把我们的肚子都快撑破了。
沙爹,我爱您!
▲临行前跟堂妹及她的老公一起吃了顿晚饭
堂妹是座桥梁,把我和马来西亚的亲人们连接了起来。自从到了东南亚,我们就一直保持联系,安排家庭聚会,替我们策划吉隆坡的美食之旅,忙得可欢实了。我们跟她和她老公还没单独聚过,所以特地推迟了两天走,以便他们破点费,带我们去阿罗街搓一顿,那可是吉隆坡最著名的美食街。
吉隆坡的亲人们待我们温暖如春,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和特别的关照。我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那种认祖归宗的归属感让我感到无比的喜悦,能把这份喜悦和妮达分享我甚为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4#
发表于 安徽省 2021-1-21 07:36 | 只看该作者
夏季风. 发表于 2021-1-21 11:24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赛道、酱油和蜡染蜥蜴
太热了,每天都是三四十度,除了早晚你出门试试,不到一分钟 ...

说实话,这个翻译我看的赏心悦目,非常的接地气,还顺应国内的流行语和生活气息。很有功底的一位翻译大神,让这篇游记格外生动有趣,相得益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5#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1-22 12:05 | 只看该作者
巧思 发表于 2021-1-21 15:36
说实话,这个翻译我看的赏心悦目,非常的接地气,还顺应国内的流行语和生活气息。很有功底的一位翻译大神 ...

这种翻译理念可是翻译界的主流们很不喜欢的,但正是受够了他们那种翻译腔我才决定自力更生的,因为我相信大多数读者还是喜欢看到自己熟悉的东西,还是更偏爱于读起来行云流水的文字。
严格照着字面意思一字一词地译,主流们认为这才是“信”,是翻译的最高信条,老祖宗定下的规矩,破不得。我却不这么认为,原文是写给英语国家的人看的,他们读起来其实也是行云流水的,也是很熟悉很舒服的,若就这样硬搬过来,不转换成我们习惯的东西,导致我们的读者看着别别扭扭,读起来磕磕绊绊,这是作者的初衷吗?若不是,“信”从何来?
我这个人有个毛病,提起笔来废话就特多,实在不好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6#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1-22 12:10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马六甲
从吉隆坡出发往南走,两个小时就能到马六甲,那天我们去雪邦的时候就已经走了一半了。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都对这个地方很感兴趣,小时候我爸妈就经常来这里买东西,过嘴瘾。
▲马六甲老城区的荷兰广场
老城区所有的房子,还有部分道路,都被涂成了褐色,这是英国人在十九世纪从荷兰人手中夺走马六甲之后干的。现在当地人不把这里叫荷兰广场了,叫做红场,其原因嘛,你们懂的。
▲别人问我的国籍,我说我是马来人吉恩,他们便说我脑壳有问题。
▲圣约翰要塞位于红场边的一个山头上,由旁边这个荷兰人所建。
▲要塞原是个天主教堂
▲这个天主教堂由一个法国神父于1859年所建,可见马六甲这个地方是各种文化的交汇之地。
▲孩子们放学回家了
马六甲既是个重要的贸易港口,也是亚洲的战略中心,遭各国觊觎,1541年被葡萄牙占领,十七世纪中叶荷兰人一阵大炮又打跑了葡萄牙人。看到上图中那辆消防车上的字,我想起了葡萄牙语里同样表示“消防员”的单词“Bombeiro”,他倆很像,可见葡萄牙给这个地方打下的烙印还挺深。
▲牙买加也要分杯羹?应该只占领了这个店。
▲进这个博物馆本来只想避避暑的,没想到无意间了解了很多马六甲的历史和文化。
这是一个展示中国文化的博物馆,看到这个家具我必须得拍张照片,太像当年我们家客厅里的物件了。现在我们家里还有几个这种物件呢,是搬到多伦多的时候妈妈带去的。我怀疑她就是在这里买的。
看到自己的童年被保存在博物馆里,有点怪怪的,有种老了的感觉。
▲黄包车喜欢聚集到红场等客
▲马六甲的黄包车都整得很花哨,凯蒂猫最招人,我们还看到过一辆以《冰雪奇缘》为主题的黄包车。
▲马来人好像很喜欢来马六甲玩
▲马来人称马六甲为Melaka
▲马六甲河也是个热门景点,全长几公里,可坐船游览。
▲河边卖瓜的摊贩
▲马六甲河
▲来马六甲扫货,鸡场街是必去的地方。
来这座城市的人大都是干两样事儿的,一是买买买,二是吃吃吃,我们当然也得随大流,打破不进餐厅的规矩。这用马来西亚传统技法做出来的娘惹就是好吃……不过我们没购物,囊中羞涩是一方面,主要是摩托车上没地儿放………呃,是不是应该反过来说?
▲鸡场街上商铺林立,人流如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7#
发表于 福建省 2021-1-26 15:21 | 只看该作者
夏季风. 发表于 2021-1-22 20:10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马六甲
从吉隆坡出发往南走,两个小时就能到马六甲,那天我们去雪邦的时候就已经走 ...

无限的羡慕吉恩和妮达——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精彩。感谢夏季风精彩的翻译,翘首以盼下次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8#
发表于 安徽省 2021-1-27 06:41 | 只看该作者
夏季风. 发表于 2021-1-22 20:05
这种翻译理念可是翻译界的主流们很不喜欢的,但正是受够了他们那种翻译腔我才决定自力更生的,因为我相信 ...

比起刻板的一是一的翻译,没有灵魂的复读机的做法,我更喜欢这种妙笔生花的翻译,因为这是另一个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9#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1-28 04:33 | 只看该作者
hqym 发表于 2021-1-26 23:21
无限的羡慕吉恩和妮达——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精彩。感谢夏季风精彩的翻译,翘首以盼下次更新!

好像记得男主的名字只出现过一两次吧,你居然记住了,看来确实读得仔细。我之所以坚持翻译,一来希望大家了解一下世界另一边的摩友,二来摩旅世界也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0#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1-28 04:41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新加坡边境的烦恼
今天要去新加坡,一个我们从没去过的国家。
从马六甲到新加坡我们走的是高速路,很乏味,除了一堆堆房子从面罩前滑过,别无他物。天气也热得很,动起来还好些,一旦遇到堵车停下来,暑气就开始在骑行服里兴风作浪,弄得你生不如死。
新山市是马来西亚最南端的一个城市,靠近新加坡,父亲提醒我,这地方的住宿虽说比新加坡便宜不少,但治安很差,千万莫要因小失大。幸好我一堂兄就在新加坡,过境就到,干脆去他家住几天得了。
快到边境的时候,路分叉了,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专用车道。感天动地哟,看看人家新加坡人多会来事儿,啥都弄得妥妥的,马来人啊,好好学习吧。一路风驰电掣,看着那些排成长龙的小车,想着自己不必在酷暑中煎熬,那心情是多么的欢畅。
新加坡,我爱你!

听说新加坡管得很严,不许嚼口香糖,要不然罚死你;在过境的时候也不许拍照,要不然弄死你。
话说我们正在那儿排队呢,一个工作人员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问:“你刚才拍照了?”
我僵住了,含糊其辞地回答:“嗯……”心里直打鼓,难道还没进去就要打道回府不成?
我的傻瓜相机消失了,安安稳稳地躺在腰包里呢。他不死心,开始检查我的装备:“你刚才在弄导航?”
“嗯……是……吧?”
他用眼缝儿看着我,不大相信的样子,见我一副战战兢兢的熊样儿,便心满意足地踱着步走了。他的目的确实达到了,我特么都快吓死了!
新加坡,爱你个球!
▲我承认,确实拍了张照片,咋地,要制裁我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人进新加坡很顺利,分分钟搞定,下面就是车的问题了。我们来到海关大楼,停好摩托,走了进去。
当初从泰国进马来西亚的时候,我兢兢业业,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怎样填表,需要哪些文件,整得门儿清。不知道怎么搞的,这次从马来西亚进新加坡却啥也没干,可能是行程太紧了吧,也有可能是太懒,不管什么原因,反正稀里糊涂的人通常都不得好死。
海关美眉问我们要行驶证,我掏出泰国发的那本绿皮书呈上去。她看了眼上面那些歪歪扭扭的泰国字,摇摇头说:“我看不懂。”没关系,咱有准备,随即掏出泰国官方英译副本。她点点头,又问我们要国际通行证。幸好咱聪明,过泰马边境的时候没随大流。我呈上了正儿八经的证件,她又点点头。到目前为止一切进展顺利。
她又问我们要机动车过境证。啥玩意儿?泰国车应该不要吧?我提出质疑。她和旁边的同事商议了一下,结果我赢了,不仅泰国车不要这个东西,在马来西亚注册的也不需要。
刚松了口气,她又开始问我们要保险。我掏出泰国的保险单,她摇摇头,说是保险范围不够,叫拿马来西亚的保险看看。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文件袋,要什么有什么,我撒在她桌上的各种资料都有两指厚了。
她研究了半天,觉得马来西亚的保险还是不够全面,看来是必须得买新加坡的了。没啥了不得的,说吧,多少钱?47个新加坡大洋,一人,两周,少于两周不卖。那就相当于47加元,也就是说在新加坡骑一天要交四个大洋的买路钱,这也太黑了吧,况且我们也没打算在新加坡待两个周。眼看万里长征就差最后一步了,现在打退堂鼓不甘心,事已至此,砸锅卖铁也要上。
“信用卡行吗?”
“不行,现金。”
“哦。马来西亚的钱呢?”
“不行,只收新加坡的钱。”
“美元呢?”
“……”
“欧元咋样?”
“……”
“加元?”
“不行,只收新加坡的钱。”
瘪犊子玩意儿,我哪儿给你弄新加坡的钱去?我特么都还没进去呢,这不是整人么。
我倒是看多不少东南亚摩旅贴,基本上都是从新加坡出来的,从外面进去的没见一个成功过,要求太严苛了。我们就差临门一脚了,万事俱备只欠新加坡钞票,要是因此被堵在国门之外也太打击人了吧。
海关美眉出了个主意,让我们找别人换,把马来西亚的钱换成新加坡的钱。95个大洋不是个小数目,妮达去外面求爹爹拜奶奶,找了两个人才搞定。
▲终于进了新加坡
还没完事儿呢。车和人倒是光明磊落了,收路桥费的问题又出幺蛾子了,人家要求买一个电子设备装摩托车上,好随时扣钱。得,又跑去跟路政的人打了会儿交道,建了个账户,办了张“信用卡”。卡有了,设备哪里买,咱也不知道啊。问海关美眉,说是周末,人家不上班,买不成。什么玩意儿,好容易讨来钱进了你们国家,现在又不让上路,这不是扯蛋蛋吗。
也不是说一点办法没有,下班以后上路不需要交钱。真是寒夜里的一丝曙光,起码今晚可以去堂兄家歇个脚了。
掏空了腰包买了你新加坡的保险,如今落个昼伏夜出,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新加坡的高速免费啦,快跑啊!
过境折腾得太久,只能马不停蹄地直奔堂兄家,就算收费站城门洞开也没时间去溜达了。
新加坡很小,东西约五十公里,南北约二十五公里,很快就能到我们的目的地。从路上的情况来看,新加坡是个很现代的地方,整洁,高效,不仅东南亚国家没法比,即便和西方国家也不相上下。
堂兄把我们迎进屋,跟他老婆和十几岁的儿子见了面。我盯着堂兄的脸,依然很陌生,我只记得三十五年前的模样。我们聊到很晚才上床睡觉。今天好累,不过能骑着摩托车进入新加坡,再累也值得。明天还得跟这座城市较劲呢。
▲周末我们的摩托车上不了路,第二天早上由嫂子开车带我们进城去玩。
走在大街上,打不起精神,费了那么大劲,花了那么多钱,好容易才把摩托车弄进了新加坡,好嘛,成了个背包客。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摩托车留在马来西亚打个车过来?我也拿不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钱少不到哪里去。
▲外面太热了,只能逛商场。
新加坡溢满奢华之气,街上的行人个个朝气蓬勃,完全不像我们见过的东南亚其他那些国家。来新加坡的游客大多都要逛一逛果园街,这里是购物的天堂,高档品牌店林立,卖的那些奢侈品,其价格之昂贵恐怕我们这一辈子都甭想买得起。
在果园街逛了俩小时,看着满大街溜达的奔驰宝马,我好像对这个城邦有了些许认识。这里商业气息浓郁,名利驱使着芸芸众生滚滚向前,没有什么能都阻挡。这座城市有着数不清的法律法规,不许乱扔,不许流浪,不许偷懒……凡是妨碍众生追逐名利的行为统统“不许”。
▲沿着新加坡河溜达
市中心的餐厅吃不起,那就买两个汉堡充饥吧,心想能节约点钱,结果想多了,好在味道还可以。
▲这组雕塑叫“河商”,一个欧洲老板,一个中国老板,还有一个马来西亚老板在谈生意,一个土著人在干活。
▲新加坡的一个著名博物馆外面放的球面镜
▲这些光溜溜的球挺好玩
我们很想了解当地的文化,于是溜进亚洲文明博物馆,看到了新加坡丰富多彩的商贸史。博物馆里展出的是一艘叫“唐朝沉船”的遗物。这是艘九世纪的商船,在东南亚沿海附近打捞上来,船上满载着来自中国的珍贵瓷器,准备运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参观那些碗碟的时候我还特意留心下面有没有印着“中国制造”,还真没开玩笑,人家那个时候就已经掌握了大规模生产工艺,就已经在竭尽全力把中国制造销往世界各地。
▲印度教中的无影手——湿婆
我们是坐地铁回的堂兄家,下午太热了,就算骑摩托车也受不了,坐公交更遭罪,腿儿着往车站蹦来蹦去实在是没法想象。
来新加坡已经两天了,看着闲置在车库里的摩托车心生悲凉。眼看还有两三天就要走了,怎么着也得把买保险的钱玩回来,要不然亏得慌。
▲等到夜深人静,确定收费的家伙事儿都停摆之后我们才偷偷地溜进夜色中。
凉风习习,我们在果园街的灯火中呼啸而过。夜深了,店铺已经打烊,人行道上已没了匆匆的行人,马路上那些豪华的德国轿车也已纷纷入库,今晚我们只与出租车分享新加坡的街道。
▲夜色中霓虹闪烁的新加坡飞行者摩天轮
这个东西可不仅仅是个摩天轮,座舱里还可以放张大桌子,一边吃着大餐,喝着香槟,一边欣赏万家灯火,那是相当的奢华气派,整个一“流金”岁月。
▲我们去了一个能看清整个城市轮廓的地方
▲这是新加坡的海滨花园之海滨东花园
▲保险费总算是没白花了
▲只能晚上出来骑一下,实在是太遗憾了,要是我们有收费器的话肯定把新加坡逛得熟熟的。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骑上了花柏山公园,这里的高度在新加坡排行老二,是个观景的好去处。
费了这么大劲才把摩托车弄到新加坡,就看到这点东西其实不值当。这个国家不适合摩旅,除了一座城,除了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没有弯弯曲曲的山路供你取乐。保险还至少得买两周,既贵又坑爹,就这么个屁大点的地方,一周足也。
最后一天和堂兄一家待在城里打发了事。晚上有朋友来访,带我们出去吃了顿饭。
▲两位本地摩友,黛比和哲弘。
他们带我们去了牛顿美食中心,大路货才是我们的心头肉,看来相当懂我们。
他们也是同道中人,也打算来一场环游世界之旅,真是相见恨晚呐,一边撸着串一边狂聊,世界上最美的事莫过于偶遇他乡摩友,祝愿他们摩旅世界的壮举取得圆满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1#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2-2 02:28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东岸问题
在夜色的掩护下,我们偷偷地溜出了新加坡。
事先忘了看黄历,日子没算好,没摊上周末,收费站七点半就要开门营业,须得抢在人家开始刮油之前离开这个国家,否则罚得你永生难忘。还听说过境的时候他们要检查油箱,如果油没有过四分之三,罚!好小子,想跑马来西亚去加便宜油啊。说是这个政策只针对新加坡的车,为防万一,头天晚上我们还是流着泪把油箱加满了。
这个国度制定的政策真的很奇葩。听堂兄讲,每次别人要他描述一下他心目中的新加坡,他都会这样说:“新加坡才是真正的“法国”,一言不合就罚!罚!!罚!!!”
一路畅通无阻,七点钟就过了最后一个收费站,时间大大的富裕。那边从马来西亚进新加坡的就惨了,堵得一塌糊涂。他们都是那种会算计的人,去新加坡上班拿高工资,在马来西亚享受低物价。这种事儿见多了,瑞士上班住意大利,意大利上班住克罗地亚,不胜枚举。
过境毫无波澜,我们的通关手续准备得妥妥的,而且这次我也敢拍着胸脯说没拍照。也不来个人检查一下油箱,奶奶的个熊。
▲过了新山市一个小时后,城市逐渐变成了茂密的椰树林。
由于走得早,天儿依然很凉爽,薄雾缥缈,笼罩在树丛中,清晨柔和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立起一根根光柱,驾着铁马纵横其间,心情何其欢畅。
▲水泥森林换成了青山绿水,妮达乐开了花。
计划沿着马来西亚东海岸北上,看看这个国家不同的一面。东边有很多海滩,还有度假村,究竟和泰国的海滩有何不同呢?我们也很好奇。
▲到达丰盛港的时候已临近中午,天儿又热得不行了。
▲加油的时候无意间看见一个熟悉的东西——万字符
在东海岸出现个印度教寺庙有点意外,和中国人一样,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基本上都集中在西海岸,这边是马来人的地盘。加油的时候有个当地人对我们的摩托车很感兴趣,跑来和我摆龙门阵,妮达便趁机钻进7-11便利店吹空调去了。
▲兴楼大桥
▲路边的清真寺激增说明马来西亚东海岸的穆斯林更多
▲清真寺太多了,遇到入得了法眼的才停下来拍张照片。还别说,有些真的很漂亮。
中午就到了彭亨,距新加坡已有350公里之遥,要不是这CRF的坐垫磕屁股,加上气温飙升,我们的战绩还要更加辉煌。算了,牛皮待会儿再吹,先找个酒店吹空调要紧。
明天要去哪儿?我们也一头雾水,上网看看吧,找个好一点的海滨度假村歇几天再说。结果找了一肚子火,啥都贵得要命,比泰国贵将近一倍。太特么扯蛋 了,我们可不想为了个马来西亚海滩整得倾家荡产,再说了,搞不好还不如人家泰国呢。
海滩玩不起,咱就接着骑车玩,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不成。继续沿着海边走没意思,又平又直,咱转向内陆,到山里压弯去。
早上起来才发现,“计划没有变化快”确实说得有道理:
▲绑行李的时候我才发现货架断了,和妮达在泰国的遭遇一模一样。
这货架设计之烂简直登峰造极,但愿我们的本田质量能过硬一些。
这种事我们先前经历过,该怎么处理驾轻就熟,什么本田专卖店、摩托车店统统靠边站,帮不上忙的。
骑着车满大街找那种帮得上忙的店,可惜运气不站在我们这一边,好在一个修车的指了条明路,说隔壁有位师傅堪当此任。隔壁停了辆锈迹斑斑的车,像是正在修理,我绕过车头,对着后面大喊三声。出来一人,看了看我的烂货架,叽里呱啦讲了一堆马来语,下嘴皮上粘着的那根香烟也跟着上下晃荡。我哪儿听得懂马来语,一脸懵逼,盯着他嘴皮上舞动的香烟出神,一时竟忘了所为何来,好半天才魂归故里,指了指我那个烂支架。那人点了点头,进店拿了个东西出来:
▲(⊙o⊙)…这恐怕……
他很快就放弃了,关掉了割炬,嘴里用马来语叽叽咕咕地说着什么,最后来了个“铝的”。不然呢?
接着他又换了种疗法,
▲用纸和笔画了个新支架,信不信由你。
他烟不离嘴,烟灰越来越长,越来越长,即便拿着铁块扭来扭去定型的过程中也不曾断过,实在是牛掰。他要给我做个新支架,就像在泰国的时候钣金店给妮达做的那样。
▲好像和妮达的不一样呃,他就做了个箍。
支架虽然断了成了两截儿,但并没有错开,挨着呢,还有支撑作用,只要不滑动货架就不会垮。师傅多聪明,当然看出了这点,便用铝皮做了个套子包上,用螺丝固定住。
我这个铝皮套看着是不如妮达那个铁支架讲究,不过无所谓,管用就行嘛。我问师傅多少钱,他张口就来了个二十林吉特,那就是八加元,人家妮达那个定制货才五加元呢,这也太贵了吧,我就是换个新货架也不过二十五加元而已。这也充分说明泰国的物价确实要比东南亚其他国家低不少。
好了,我们的小问题搞定了,而且也没折腾多长时间。该道谢了,我看着悬在师傅脸边那条长长的烟灰,用马来语说了声:“带你妈看戏!”,然后就回到路上继续。
▲彭亨郊区看到的一个印度教寺庙,挺吸引人。
▲妮达热得不行了:“你去拍照吧,我要在这阴凉坝头歇一会儿。”
▲庙里的人也是这么想的,都在睡午觉呢。
这个寺庙叫作Sri Marathandavar Bala Dhandayuthapani Alayam,在马来人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那个Marathandavar是“树神”的意思。我们事先也不知道有这个庙,纯粹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果然是个树神,寺庙正中央有个大树,上面挂满了黄色的布条。
据传,十九世纪末从吉隆坡到彭亨之间修路的时候,砍了很多树,其中有棵树很特别,砍的时候流血了,工人们认为这是神物,便留了下来当作图腾。现在庙里这棵树已经不是当初那棵了,那棵早死了,不过不影响信徒们的虔诚,有了心愿仍然会拿根黄布条写上,钉在树上,像经幡似的。
▲今天没啥战绩,从彭亨到而连突只有180公里。
修车,还有一路上东看西看耽误了不少时间,进山后到而连突就安营扎寨了。这是个没啥特色的小镇,就游客中心那条街还有些亮点,整得花花绿绿的,把我们勾引进去吃了顿饭。
▲晚餐是飞饼。我超爱马来西亚美食,尤其是拉茶。
▲吃完饭出去溜达,又见清真寺。
第二天就爽多了,不用修车,不用过境,也不用担心海滨度假村敲竹杠,埋头只管在山间小路上跑就是了。
▲转动油门咆哮吧!
没错,这才是摩旅的真谛。当然了,我们也会时不时地停下来体验一把当地的文化,但归根结底还是以骑行结束每一天。近来走的不是高速就是大街,好久没享受过压弯的感觉了,再次翻飞在蜿蜒的山路上,爽得透透的。
▲北上的过程中风景变了,拔地而起的喀斯特地貌又出现在我们周围。
▲随便找个地方解决午饭是咱摩旅人的风格
▲惊喜往往在不经意间,这一停便碰到了烧烤之王。在马来西亚我们还没有吃过黑暗料理。
别人口中的马来西亚我们已经浅尝过了,没觉得怎样怎样,即便怎样怎样也无所谓,生命不息摩旅不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2#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2-2 06:37 | 只看该作者
深井冰疯子 发表于 2020-9-9 11:51
如果邀请这对夫妻大神来中国摩旅,他们会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3#
发表于 江苏省 2021-2-2 11: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我用百度在线翻译了一下,还是不太清楚,是不是他们在2012年就摩旅了我们的青海湖和丝绸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4#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2-4 14:10 | 只看该作者
深井冰疯子 发表于 2021-2-2 19:18
楼主,我用百度在线翻译了一下,还是不太清楚,是不是他们在2012年就摩旅了我们的青海湖和丝绸之路?

这不是他的答复,但这种看法在欧美摩友中很具有代表性,那天又看到他们这样说便想起了你的提问。
安排个导游全程陪同确实有些不爽,其他的倒没啥可抱怨的,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5#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2-10 12:38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二哈与羊驼
今天要跟马来西亚说拜拜了。
从马来西亚过境泰国,一般人都选择走陆路,从武吉邦进入班布塔,我们却另辟蹊径,走了鲜为人知的水路,就在海岸线上。
▲马来西亚,有缘再见吧,谢谢您那些美味佳肴。
在彭加兰从马来西亚出关是件很简单的事儿,啪一声在护照上盖个戳便放人,根本不管车的通关手续。没办法,这么帅。
▲从马来西亚凯旋而归
▲等渡船接我们去泰国
▲跨过果洛河就是泰国,几下就过去了,用不着大船。
▲美眉差点没打劫到买路钱船就靠岸了
进入泰国比离开马来西亚麻烦多了。边检那个地方排着长长的队伍,好不容易轮到我们,递上护照,工作人员接过去慢条斯理地一页页翻,仔细核查出入境次数。泰国政府正在竭力打击那些边跑客,这些人办不到正规的工作签证,拿着个旅游签证又想在泰国长期工作生活,只能隔三差五地跑去邻国给签证延期。
我其实蛮担心的,两个月前我们也当过一回边跑客,跑了一趟老挝,头天去第二天回,折腾得够呛。不知道人家是咋适应的。
担心是多余的,人最终还是顺利通过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把我们的泰国车弄进泰国的问题了,应该不会太麻烦吧……
▲一进泰国就碰到了二哈的师傅和羊驼的远亲
当初离开泰国的时候没人给我们的摩托车办理出关手续,他们一味地让赶快走人,幸好我事先有所准备,知道回来的时候需要正规手续,拼了老命也要找到人在我们的出关单证上盖个戳。泰国的政策很奇葩,凡泰国上牌的车只能出国三十天,逾期不归者重罚。
如今我们凯旋归来,大大方方地呈上我们的出关单证、国际驾照、行驶证、车牌号,海关人员仔细核对了日期,显然没想到我们的手续这么完美无缺,看到他惊讶的样子我敢肯定,一定有不少人就这么急吼吼地飘出泰国去,啥也没干。
▲欢迎回到泰国!
我用对讲机向妮达高调宣称:“我们到家了!”这话一听就言不由衷,刚刚才在家人的陪伴和款待下度过了将近三周的快乐时光,如今回到了一个听听不懂、看看不懂、连人都不认识一个的国家,居然舔着脸说“到家了”,哄鬼呢?
究竟该把哪里称之为家,看来我们得重新考虑一下了。泰国的物价低,吃的我们也喜欢,天气也不错,一年四季阳光灿烂,完全符合一般人心目中过日子的标准,安全,舒适,难道这就是要安家落户的理由吗?何去何从,真得需要认真考虑一下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确实对泰国很熟悉,毕竟来了几个月了,他们在路上怎么开车,买什么东西该去哪个商店,在这里怎样才能把事情搞定,门儿清,感觉像是一只脚已经踏入了这个国家的大门。
▲在合艾又住到了同一家酒店,我们是沿着离开泰国时那条路线的反方向走的,这不稀奇。
▲这个小饭馆也曾吃过
▲妮达躲阴凉去了,整得我只能拿些剩饭剩菜喂狗打发时间。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普吉岛。这个地方耳朵都听出茧子了,说好话的少,说坏话的多,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打算亲自去一探究竟。
本来已经为脏乱差做足了心理建设,没想到一跨过萨拉辛大桥就被岛上整洁的环境亮瞎了眼,看来普吉岛确实是个顶级的旅游胜地,引得多少老外巴巴地跑来搞投资。我们订了个大星级酒店,位于普吉岛西南边的卡塔海滩,从最北端一路行来几乎把整个岛子看了个遍。
普吉岛发达得很,不夸张地说,我们在泰国就没见过这么洋气的地方,有些地儿让我想起了夏威夷的瓦胡岛,也是老外成群。普吉岛这些老外大多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游客,倒像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骑踏板的老外都快成了泰国的海岛一景
不要说妮达,连我都被这热浪整得浑身无力,在海边住了一个多星期,愣是没到沙滩上玩过一次,每天躲在空调房里等啊等,等到太阳掉到地上,舒适度上来了,才大着胆子出去,或路边摊,或市场里头,弄点便宜货吃吃。来普吉岛连海滩都不去看一眼,是不是很神奇?
▲我们只配欣赏普吉岛的夜景
▲吃完路边摊又去市场里看看有没有特别的风味。每逢周一周四赶场,热闹得很。
在普吉岛很难找到美食,凡热闹处我们挨家挨户都试过了,全是旅游食品,价格高企不说,味道还不咋地。还有啊,妮达去一个便利店买饮料的时候,一个太妹儿笑着跟她来了一句“Spasibo!”
啥玩意儿?俄语吗?她怎么知道妮达会斯拉夫语?
我们留意了一下才发现……所有的招牌全是俄语!很明显,俄罗斯人已经占领了普吉岛,接管了这里的生意,听说泰国政府也正为此烦恼不已。现在我们也有同感,人人都跟你飚俄语,哪儿哪儿都是俄语,这也太搞扯了吧。
▲妮达凶神恶煞地到处找罗宋汤和伏特加
又热又累,来普吉岛连海滩都没去过,简直是暴殄天物,我觉得这地儿到此为止了。不仅是这儿,还有泰国,甚至整个东南亚都该为止了。欧洲的天气也开始暖和了,这两台小越野就不要了,坐飞机回克罗地亚玩宝马去。
去一个旅游商场买了个行李箱,丑得很,贪图便宜。话又说回来,要不是人家那丑到爆的颜色我能占到便宜?不过没关系,反正回到克罗地亚就可以扔了,只用这一回,忍忍也就过去了,何必为了短暂的赏心悦目让白花花的银子受罪呢。怎么把它弄回酒店才是个大麻烦,不过咱有橡皮筋,再大的麻烦也是小菜一碟。
▲绑这么个东西在屁股后面满大街乱串,人家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
买完包包该解决摩托车的问题了,找个地方藏起来先。东南亚还没完全“到此为止”,还有很多国家没去呢,把摩托车留在这里就相当于有了个备用计划。我俩像蠕虫似的,走得那么慢,随时都有可能被寒冬薅着,到时候一过来便有现成的两轮骑,岂不乐乎?
我们现在都成了“摩托”候鸟了。
▲不管到了明年冬天电瓶还有没有电,咱工作要做到位。
▲拜拜,宝贝。欧洲,我们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6#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2-16 13:37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重返GS
在萨格勒布机场入境的时候,看到我们持的欧洲护照,人家只瞟了一眼,然后往外一推便了事,连戳都没盖,这才是家的感觉嘛,对不对?不用每隔九十天就被扫地出门,跑去国外,在大使馆求爹爹拜奶奶申请续签,第二天再忙天火地赶回来。
这一天半就没睡个囫囵觉,下了飞机,天儿还早,躺在大巴车站的长椅上瑟瑟发抖,盼着车子早点来拉我们去普拉。
大巴沿着亚得里亚海岸疾驰,伊斯特拉半岛上的小村庄一个个的从眼前滑过,看着窗外洒满朝阳的红瓦恍若隔世,兰纳庙、菩萨像、清真寺,还有闷热难耐的暑气,转眼间灰飞烟灭,这哪里是文化冲击,分明是文化地震。
我们还住梅杜林,这次伊娃把我们从另一场文化地震中解救了出来。伊斯特拉的旅游旺季正式拉开了序幕,房租暴涨,以我们的实力,恐怕还没等拿回摩托车、为第三次欧洲之行做好准备就已经破产了。还是伊娃深明大义,把她的房子让了出来,自己搬到她妈妈那里住,此等大恩没齿难忘。
这个地方现在的物价也特高了吧,跟人家泰国没法比。
▲第二天打开库房门和我们的摩托车重逢的那一刻心里满怀期待
那两台本田越野我们压根儿就没有看上,太小,连行李都没地儿放,骑着还不舒服。我们的宝马就不一样了,妮达一把掀掉车罩那一刻,脸都笑烂了,“哦,我的宝贝儿,想死我了!”一阵乱叫,像装了扩音器似的,生怕别人听不见。
▲接下来花了一个小时安装电瓶,码放行李。
推出摩托车,紧张兮兮的,不敢摁启动按钮,先祷告上苍,希望菩萨稍微显点灵。这一路上电瓶翘了多少回辫子,亏吃多了也就学聪明了,要是长时间不骑便把电瓶线断开。这回更绝,花重金买了两个涓流充电器,把电瓶取下来放伊娃家里,她帮忙照管了整整一个冬季。都这份儿上了应该不会再出什么幺蛾子了吧。
▲启动得了不?别整我们坐公车回梅杜林哦。
妮达那辆喘了一声就正常了,我那辆年纪比较大,转起来没啥活力,很快就呜呼哀哉了。我闭上双眼,再次把大拇指摁在点火按钮上,心里不停祈祷:“拜托……拜托……拜托……”
老天开眼,这次没熄火,就是有点半死不活的样儿,曲轴转得那个慢哟,我几乎都能数得过来,感觉随时要挂掉似的,整得我都不敢碰油门,生怕它一头死在我面前。
怠速运转了几分钟,等到转速上去了,感觉稳定了,才加大油门,只听得一声咆哮,我那蛰伏了半年的GS终于活过来了。
我光想着喜极而泣了,却忘了乐极生悲。
我们穿戴好行头,准备梅杜林。我把腿伸过坐垫,想把车抬起来收边撑,结果发现出大事儿了,肯定有人趁我们不在的时候破门而入,老拿什么薯条、炸鸡腿、汉堡包、披萨饼喂它,还给它喝马来西亚拉茶,都整成个大胖墩了,重得妈要命。
车子加上行李实在是太重了,还堆得那么高,头重脚轻的,我稳都稳不住,摇摇晃晃,感觉像是一边骑着车一边玩顶碗绝技。不仅如此,还得随时注意是否走对了方向。要知道在一个靠左行的地方待了这么久,现在突然又要靠右行,一时很难转换得过来的。
这辆车我骑着它纵横江湖十几年了,行程超过二十万公里,如今只不过才和百十来斤的小妞厮混半年而已,竟然就把老相好忘得一干二净。那么害怕亲近人家,想当陈世美吗?
我电传妮达:“我骑不了这玩意儿,太重了。”
“我也是。”声音都在抖,看样子比我好不了哪里去。
回梅杜林要走七公里,一路上晃晃悠悠,如履薄冰,每次遇到红绿灯我都得像个新手似的,两只脚全放地上。车子该往哪边倒我控住不了,只好两边都撑着。
太衰了!
▲妮达终于见到了她抛下的那些破衣裳
我们把行李从摩托车上拖下来搬进公寓里,迫不及待打开包裹,取出来一样样摆上。妮达把她当初留在欧洲的那几件破衣烂衫全摆床上,弄得整整齐齐,然后一屁股坐上面,乐得屁颠屁颠的,就好像坐在一堆百元大钞上似的,觉着自己富可敌国。
有一句说一句,咱们现在也确实富得流油,起码十日之内的换洗衣服不用愁也。
▲我们去看望妮达的奶奶,她给我们整了一大桌。
这段时间在普拉不管是办差还是走亲串友我们都骑车,还别说,没了那些包包放上面还真是轻了不少,不过还需继续努力才能适应得了它的重量。
还有个事儿就我这五短身材本来没资格说,不过GS的座位确实太低了,比CRF矮了三四英寸,我坐在上面像躲猫猫似的,人都看不见,哪比得了人家CRF,像骑高头大马似的,特有大将军范儿。这玩意儿恐怕也得花点时间才能适应。
说这些没有要休了GS的意思,毕竟右手一拧便绝尘而去的强大动力依然是我难以割舍的心头肉。
▲我们把爱驹洗了个外娇里嫩
▲费这劲可不是为了我自己,老有人说我的挡风玻璃脏兮兮的,这下满意了吧。
在妮达眼中,欧洲什么都好,就是吃的不行,当初离开亚洲的时候就曾哀叹:“又要回欧洲嚼蜡啦!”
▲结果到了普拉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找她最喜欢的一家糕点铺买了一堆布雷克。
▲这波黑奶酪糕的味儿还真不错。
嚼完布雷克才去了超市,什么伊斯特拉火腿、伊斯特拉松露酱、伊斯特拉橄榄油,还有刚从普拉海边捞起来的鲜鱼,被妮达一股脑儿地塞进购物车里。她像个走进糖果店的孩子,在过道里蹦来蹦去,可鲜活了,我就想问一下,你这个做派像是对亚洲美食恋恋不忘的样子吗?
买了好多东西,几乎把摩托车的边箱都挤爆了,重得很,回梅杜林的路上摇摇晃晃,简直把持不住。
▲虽然只住几天,为了报答伊娃的大恩大德,妮达还是决定把院子给人家稍微打理一下。
我则在屋里写游记,已经滞后好几个月了,我这人懒散,凡事能拖就拖。况且出去也是受罪,正直伊斯特拉半岛阳光灿烂的季节,外国游客蜂拥而至,梅杜林也未能幸免,街道、海滩全都被占领了。记得去年十月份秋季到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去泰国之前,街上鬼都打得死人,到处关门闭户。看看现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大店小铺全打开,就像门窗后面装了弹簧似的,砰一声就崩开了。满大街的德牌车、英牌车、俄牌车,把我们的门儿都堵死了,就算出去也甭想找到停车的地方。得,惹不起还躲不起么,咱就呆在屋里写写游记发发呆也挺好。
▲伊娃家虽然没养猫猫狗狗的,不过……
我们……嗯……应该说只是妮达,被领居家的猫欺负惨了。它们天天跑到后院来逛荡,一到晚上就爬到摩托车坐垫上睡大觉,尤其喜欢妮达那个,她每天早上都能欣赏到猫爪印。我们的摩托车有罩,吹不到风淋不着雨,暖和着呢,就是坐垫吃了大亏。
▲妮达的头号死对头
▲妮达的二号死对头
我对猫过敏,自然和妮达穿一条裤子,合起伙来一起赶。赶了来,来了赶,一场拉锯战。
我们的防水包放院子里,有天去拿东西,发现被猫猫尿得一塌糊涂,这究竟是动物的领地意识呢,还是因为天天赶它们心里不爽,单纯想报复我们,相当费解。
猫尿难闻啊,飘飘悠悠钻进鼻孔最深处,呛得你泪眼婆娑,意识模糊。好在咱们的包包充分施展了防水绝技,里面的东西得以安然无恙,可外面……我滴个天额,那臭气,冲上九霄云,直扑离恨宫。
话说又有一天,我们出来看望摩托,发现猫星人居然还跑到妮达的坐垫上尿了一泡。这下把妮达惹毛了,污言秽语不绝于耳,我这一辈子都没听过这么多,看来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打响了。
▲我躲在屋里看着妮达一边咒骂,一边含辛茹苦地清洗包包上的猫尿。
妮达发神经的时候最好离她远点,以防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除了猫尿之外,我们在梅杜林这段短暂的时光还是过得相当不错的。这回妮达敢大白天出门了,不用像在东南亚那样,害怕火红的太阳烤熟了她的脑花。显然她更加习惯这里的地中海气候。
▲另外妮达也有了机会和她的朋友一起出去听听音乐聚聚会
▲妮达的两个闺蜜在帮着我们制定欧洲摩旅线路
这个季节摩旅欧洲一直是我们的愿望,希望这天气能稳住,拜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7#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2-21 01:51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讨价还价
梅杜林好像不大愿意我们离开,费尽心思想要挽留。先是把妮达的导航整没电了,查了查,发现导航和电瓶连接线上的线鼻子断了,看来经常断开电瓶对相关设备伤害还挺大。我把线鼻子剪掉,直接把电线拧上。我们装了好几个设备,电瓶旁边一堆线头,看起来像椰子树似的,打算弄一个那种外置式的保险盒归置归置。
▲然后把我的尾灯整熄火了,幸好去年买了几个备有,就是不知道放哪儿了,找了好半天才找到。
耽搁点时间没关系,反正咱们现在处于北半球,有大把的白天可以浪费,比在东南亚那会儿还强。东南亚靠近赤道又怎滴,每天最多也就能捞到十二个小时的阳光,这里就不一样了,太阳一直坚持到八点才落山。而且按季节的规律,落山的时间还会继续推迟,早上睡懒觉的时间也就会越来越多,哇塞,简直美死个人儿了。
普拉都快成我们在欧洲的基地了。伊斯特拉半岛已经逛得差不多了,这次我们走高速,直接杀出半岛,绕过海湾,过了里耶卡才转向海滨大道。这海滨大道好啊,有助于我们再次玩转大宝马。
▲塞尼是个美丽的小城,我们在那里吃了顿迟来的午饭。
▲刚停下来,牌照就被一群意大利摩友瞅见了,如此这般我们就收获了一箩筐的问题。
幸好妮达会点意大利语,她奋战了几分钟才把我们这四年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个人觉得,让他们惊诧的除了车牌之外,恐怕还有我们携带的那一大堆行李。
▲这种无皮烤肠是克罗地亚的传统佳肴。
太佳肴了,我敢肯定,肥是甭想减了,除非走出亚得里亚海。
▲塞尼的中央广场
▲回到海滨大道上继续南下
天气美得很,阳光灿烂,碧空万里,温暖如春,实乃摩旅的好时光。这样的好天儿我们在普拉已经享受了整整一周,回克罗地亚的时机怎么就瞅得那么准呢。我们算是走狗屎运了,惊闻此时的西欧正大雨滂沱,我们的比利时摩友甚至都还没有给他们的坐骑开光!想必当初爬上灰机飞往东南亚的时候,雨神一时嗅觉失了灵,如今我们回到了东欧,他却扛着一坨乌云跑去西欧到处找,真真的笑死个人儿。
但愿我们能彻底摆脱雨神的纠缠……吧。
▲好漂亮的海景
▲从塞尼南边开始我们就拐进了山里
山里的路跟海滨大道比,路面更窄,弯道更急,妮达也跑得更加欢实,每过一个弯道都跟我拉开一点距离,只得暂时收起相机,一门心思压弯,要不然就被她甩了。
▲这运动模糊,自然。
我们想参观一下十六湖国家公园,里面倒是有住的地方,就是太贵,住在了科雷尼察,两地相隔大概二十分钟车程的距离。有车就是好啊,可以找个便宜点的地方住,第二天骑车过去即可,方便得很,免得住在旅游区被敲棒棒。
▲我们在科雷尼察城外租了个小房子
房东帮我们把行李搬到二楼的时候尴尬死了,那些包包一股猫尿味儿,到现在都挥之不去。该死的猫!
第二天我们骑着车进了十六湖国家公园。这地方妮达以前来过一次,一直都在安利我。我却不想去,要走很多路呃。她又拿拍照一事儿来勾引我,说路上能拍到大片哦。这下击中了我那颗柔软的心,开始跟她讨价还价,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硬是把她原来18公里的徒步计划改成了10公里。只要有美景,我就是忍者神龟。
▲我这个忍者神龟做得值
十六湖国家公园的瀑布有百万之巨。呃,可能太夸张了……不过确实多得很。
我们沿着徒步线路走过了几个大湖,确切地说应该是十六个,由于湖边的石灰岩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形成了无数条大大小小的瀑布,不是我吹,几步之内必有惊喜。
▲我拍的瀑布照片太多了,只得做成一张拼图,要不然这篇游记会变成王二娘的裹脚布。
▲妮达的快乐是建立在我的徒步上的
▲湖里的地漏
▲再来一张瀑布拼图,千姿百态啊。
▲面对周围的美景,我们的相机火力全开。
最妙的是没几个游客,要知道十六湖国家公园是克罗地亚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年有上百万人来参观,我们来得恰是时候,既避过了高峰,又看到了绚丽的色彩。这路走得值了,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
▲瀑布成群
▲曲径通幽
▲有些小径还能带你去到高出揽胜
▲春水泛滥,有些路封掉了,要等旅游旺季来临时再修好开通。
▲美图太多,游记容量有限,只能拼图继续。
▲我算了一下,这天我和妮达加在一起拍了五百多张照片。
▲一步一景,美景如云,十公里长的路走了好久。
▲连水面上的小昆虫都那么迷人。
徒完步回到摩托车上已累得筋疲力尽,背在身上的相机也感觉重了十斤,一路咔嚓个不停,里面装了多少张照片,不重才乖呢,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启我们的亚得里亚海岸之旅,再累也是值得的。
我的雨神啊,您老人家就待在家里享福吧,没事儿就别出来霍霍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8#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2-24 06:19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扎达尔
我们现在要返回海边,沿着海滨大道往南走。这一趟主要是为了完成妮达多年的心愿,沿着亚得里亚海穿越达尔马提亚,这个梦想从我们一开始接触摩托就有了,期待已久,今日终于梦想成真。
▲大陆一时半会儿看不到了,我们的前方将是一片汪洋。
这些天我们骑行的时间都很短,像今天就只骑了一个小时。一方面是为了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我们的屁股重获新生,在泰国的时候被越野车坚硬的坐垫折磨得够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亚得里亚海沿岸实在是美景如云,害得人走不动道,像今天要去的海滨城市扎达尔便是这样的一个妖精。
像平常那样,我们还是住城外,便宜嘛。妮达会讲克罗地亚语,可以跟房东攀谈得上,打理住宿一事非她莫属,我则负责卸摩托车上的行李。干活咱毫无怨言,我这个人,只要可以动手的坚决不动嘴。我俩都好久没法跟本地人交流了,会说本地话办起事来要方便得多,分分钟搞定。
▲知道我们住的这个地方为啥便宜吗?就因为这个飞碟,那些游客们害怕被外星人绑了。
其实是个体育场,穹顶式的,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
▲在东南亚下了半年的馆子,人都吃变形了,现在又开始自己弄了。健康生活每一天。
▲扎达尔最有看头的地方就是这个老城区
扎达尔也有很多罗马式建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比妮达的老家普拉保护得要好,显得整洁一点。在伊斯特拉半岛和亚得里亚海沿岸,旅游是个巨大的产业,各个城镇都在极力争取政府的拨款来维护她们的老城区。在普拉的时候听妮达和她的闺蜜们聊天,见她们老是抱怨政府偏袒里耶卡,她们的城市没分到几个钱,无力维护那些古街老巷,只能靠海滩吸引游客。
▲争取在2026达尔马提亚杯上拿个好成绩
扎达尔虽然是北达尔马提亚的门户,但不像南部的斯普利特和杜布罗夫尼克那样是公认的旅游城市,也就没几个老外感兴趣。加上还没到旺季,老城区的步行街上一点都不挤,倒挺适合我们。要是晚来一个月,我估计别说找到便宜的住处,恐怕连找个住处都难。
▲五井广场
十六世纪的时候,扎达尔遭到土耳其围攻,为了固守以御强敌,他们一口气儿修了五个水井,一字排开,像个巨型水窖。现在这些水井已经不起作用了,广场也成了滑板爱好者的天堂。
▲旅游旺季才刚刚开始,人就已经不少了。
天气太好了,好得我都开始怀疑人生。在泰国的时候遇到烧荒季节,乌烟瘴气,好久没见过这么蓝的天了,我们就像狗见着骨头一样,流着哈喇子,尽情享受这难得的馈赠。人生得意须尽欢,就我们那点时运,这样的好日子一不留神就走了到尽头。
▲老城的街道好窄哦,地上铺的石头也没普拉好。说给妮达听的,你可别当真。
▲人人都说妙笔生花,我看是花生妙笔。
▲左边是圣多纳图斯教堂,右边是圣阿纳斯塔西娅教堂的钟楼。
▲在圣玛丽教堂脚下的这些东西是古罗马城市广场的遗物。
▲古罗马城市广场上仅剩这几根柱子了
普拉的圆形剧场比这个古罗马城市广场要好很多很多,这次我是认真的,不存在讨好的嫌疑。
▲鸟儿们也聚到窗台上享受这难得的好天气
▲历史看累了,跑去海边走走。
裹着和煦的阳光,披着亚得里亚海吹来的凉风,沿着海岸信马由缰,或打望各色路人,或远眺深蓝色的大海,多么慵懒的日子。
▲这些大理石台阶叫作海风琴
台阶下面埋有35根管子,这些管子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可以发出乐音,海浪拍打下面的管口之后空气就会从人行道上的气口冲出,根据浪的大小,还有打到的管子的不同,产生的音符也不一样,有时候会发出单音,有时候会发出和声。上图中最上面那个梯步的那些洞就是气口,像哨子一样能发出声音。
▲连海风琴旁边坐的地方都整得像琴键似的
设计海风琴的那位艺术家叫尼古拉·巴希奇,他还在附近设计了另外一个作品,叫拜日。这是个巨大的圆盘,由一块块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白天为电池充电,待夜幕降临之时再把压抑了一天的能量全都释放出来,让灯光伴着迪斯科的节奏尽情起舞。
▲拜日上的倒影
▲像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其他城市那样,扎达尔也是这些游轮需要停靠的目的地之一。
我们去参观老城区刚好没有游轮靠岸,此事并非早有准备,纯属运气而已。实在是受不了从那些庞然大物里涌出来的人群。
▲此人叫斯皮罗,是克罗地亚著名的软体动物学家。
▲一个冉冉升起的软体动物学界新秀。
▲既是人的港湾,也是船的港湾。
▲扎达尔的狮身人面像,这个景点可就没几个人晓得了。
这个雕塑是当地一个艺术家于1918年创作的,以此纪念她的亡妻。本来爪子间有个金鱼池的,早没了。雕塑就在藏在老城区外马埃斯特尔湾一个漂亮的庄园离,我们骑车绕城时妮达看见的。希望有天能去埃及看那个真正的狮身人面像,这个太小了,不过瘾。
▲妮达正在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摩旅东南亚的时候,从清迈出发开始就一直是我负责行动路线,现在终于可以放手了,吃住行都交给妮达来安排,谁让她会说这里的语言呢,活该。现在的我啥也不用干,啥也不用想,只需要跟在她屁股后面即可,简直爽得要翻天。
▲“妮达,搞好了没有啊?现在去哪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9#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2-26 01:59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15日 星期天 慢游亚得里亚海
我们正沿着亚得里亚海岸往南行,一路走一路看,专跟小镇小城过不去。妮达的两位闺蜜干了件天大的好事,帮我们做的路书堪称完美,完胜那些旅游手册和旅游网站上吹嘘的,什么必看的十大景点啥的。
回欧洲之后我们基本上都是自己做饭,下馆子太贵了,再说妮达这个人反正也喜欢秀厨艺,真乃两全其美之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路上看到有合适的地方就得买点食材,等到了扎营的时候才有得做。
眼看快到今天的目的地了,我突然看到前面有个超市。
“在那里停一下吧。”我用对讲机和妮达说。
“不行,那是立德,德国的。”
“挑三拣四的。”这话我没说出口,嘴里出来的是“好……吧。”又往前走了一会:“这家如何?”
“不行,家乐福是法国的。”
不喜欢家乐福,我懂了:“行。那……那边那家如何?”
“SPAR是什么鬼?看样子也不是克罗地亚的。我们现在在克罗地亚呢,肥水岂能流向外人田!”
▲妮达是个普拉妞,我咋就忘了呢。
妮达没有我说的那么狭隘,开玩笑的,之所以坚持要去克罗地亚人开的超市只是因为那里有她小时候熟悉的各种品牌。旅行中我们发现,要想品尝到本地风味不一定非得下馆子,有时候去超市或者菜市场买买东西,看看他们都用的是什么食材和佐料,一样能体味得到。当然了,在克罗地亚比较特别一点,我拥有了私人大厨,一个谙熟克罗地亚食材、能做出地道克罗地亚美食的大厨。
▲抵达我们在希贝尼克城外租的房子
是的,我们还是选择住在城外。这里离扎达尔只有一个小时车程。走得很慢,是吧?没错,我们就是“慢旅行”的真正体验者,沿着亚得里亚海岸骑行是妮达多年来的夙愿,好容易梦想成真,岂能走马观花。况且天气也这么给力,跑快了又岂能对得起他老人家。
▲妮达把从超市里买的东西一样样拆开,像圣诞节的孩子拆礼物一样,乐得屁颠屁颠的。
不好意思,可能我意会错了,人家妮达心里其实是想说:“以后过圣诞节别再送鱼了。”
妮达右后方那个壁炉挺有意思,他们把它叫作卡奇洛芬。我在很多克罗地亚人家里都见过,但其实是德国人发明的。这东西最里面一层是用石头砌的,再用砖包裹,外面再贴上瓷砖,达到保温的效果,让热量慢慢散发出来温暖整个家。
▲午饭后我们骑车去了一个游客不知道的地方
我们没进城去参观老城区,感受历史的沧桑,而是去爬山玩。那个地方叫蟹泥沙,除了本地人,一般人不知道。
▲这是圣安运河,河对面就是希贝尼克。
▲路从水边起,然后扶摇直上,很快就能将运河和希贝尼克城尽收眼底。
▲路不是很长,路面平整,沿着山脊蜿蜒。
▲红瓦下的希贝尼克散发着地中海的神韵
▲这是付费望远镜,每次看到这个玩意儿我都要去瞄两眼,看看有没有人时间没到就走了的。
这次捡到漏了,居然还给我留了点时间。这突如其来的免费大餐把我砸晕菜了,觉得不现实,又仔细检查了一下,确实是付费望远镜。俺老猪也有今天,这次赚大发了!赶紧掏出手机,贴在目镜上拍了张照。你们知道的,我这个人除了爱贪点小便宜外,还喜欢拍拍拍。
▲啥望远镜,还没有我的长焦镜头拍得清晰。
▲这里的日头就是长,都这时候了天还这么亮。
▲这条路主要是本地人的天下,有徒步的,也有骑车的。
这条路两三年前才修的,当地政府肯定希望以此招揽游客,好像宣传不太给力,让我有幸成了这里唯一的老外。我很喜欢这种木秀于林的感觉。有点矫情,是吧?
这条路全长4.5公里,终点在圣尼古拉斯堡。我们没走完,一来时间不够,天快黑了,二来肚子实在是叫唤得厉害,得赶快回老城区去弄点吃的。
▲回去找吃的。
▲希贝尼克港。
▲老城区到了。
▲圣詹姆斯教堂。
▲这个教堂不咋滴,来这里纯粹为了完成任务。再往南走还有更雄伟的。
▲伊娃堪称吃货界的楷模,这家餐厅她自己没时间来也要让我们代劳。
这家餐厅连续多年获得“克罗地亚最佳餐厅”的称号。伊娃没来吃过,就让我们跑一趟,看看是否名副其实。我们好久没去高档餐厅吃过饭了,突然间西装革履、正襟危坐、侍者如云,还真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
菜做得还可以,但要说“克罗地亚最佳餐厅”还有点勉强,因为我们见识过比这更有档次的地方。给伊娃发了个“一般般”的点评后回家自己弄宵夜去也。
▲太阳还没下山,这日头也太长了吧。

▲在老城区闲逛的时候这位突然截住我们,问:“你们是环游世界的吉恩和妮达吗?”
“呃,什么事?”我们答道。此人名叫迪诺,本地人,好骑踏板,痴迷两辆,喜欢看我们的游记,他和他女朋友也来老城区闲逛,刚才看见我们停车一下子就让出来了。我们感到非常惊讶,一时还反应不过来。我们聊摩托,聊摩旅,聊了一会儿他又提出要跟我们拍张照,连我们的摩托车也不放过。我们当然欣然接受,这种明星般的享受岂能轻易放过。看到没,其实和别人聊一聊自己的旅行还是挺有收获的。
▲等我们走的时候,迪诺拿起相机咔嚓了几张我们在路上的英姿。
▲回家后我在邮箱里发现了这个东西。谢谢啦,迪诺!
游记里放了很多我们在骑行的时候拍的照片,你们都不知道咋拍的吧?这下揭秘了。
慢游亚得里亚海是个特别享受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0#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2-26 10:54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粉丝圆梦
继续沿着亚得里亚海岸慢游,一天的里程难以破百,这样的速度别说乌龟,恐怕连蜗牛都要赶超我们了。
绑行李准备出发的时候,妮达发现邻居家的猫给她留了个小小的礼物。很明显,这里的猫很不喜欢梅杜林那边的猫尿味儿,决定重新喷点,把本该属于它们的地盘夺回来。妮达差点疯了。
奇怪的是它们不喷我的车。每次我靠近妮达的坐骑都要使劲吸两口,然后皱起鼻子,落荒而逃。妮达每次都很不爽,用恶毒的眼神瞪着我。
▲希贝尼克的猫,拜拜了您呢。
特罗吉尔离希贝尼克很近,一个漂亮的港口城市。我们现在处于达尔马提亚的中心地带,据妮达讲,这一带人说话和伊斯特拉大不同,听起来总是给人一种乐呵呵的感觉。在克罗地亚,“漂亮”一词读作“您也是”,而达尔马提亚人则读作“你爬”,听完之后你仿佛能看见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达尔马提亚的天气……“你爬”!
克罗地亚毕竟是妮达的老家,她对这地儿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时候开启亚得里亚海之行才能遇到好天气。可这惬意的日子也太长了些,我不大相信老天爷会这么眷顾,老是一副杞人忧天的样子,生怕哪天狂风暴雨突然就降临到我们头上。
▲卡玛兰蔻古堡
▲古堡内景
▲俯瞰特罗吉尔城

▲俯瞰特罗吉尔港
▲在特罗吉尔城里闲逛
▲中央广场上的圣劳伦斯教堂
▲这个钟楼是特罗吉尔的骄傲
▲老城区在一个岛上,靠这座桥连通。
▲斯普利特城外这个古堡就比较特别了
我俩都是《权力的游戏》的超级粉丝,这个克里斯要塞就是拍摄弥林外景的地方。丹妮莉丝在这里解放了奴隶,还把她的龙关在了地牢里。特别酷!
▲从外观上看,这个古堡不是很壮观,根本不像弥林。
▲我仿佛看到龙飞过村庄,飞向亚得里亚海。
▲妮达的演技不行啊,哪里像个坦格利安人。
▲妮达那张是加过特效的,左边那张才是原图,他们加了好多建筑物。
▲那下面能有龙吗?
▲我们哼着《权力的游戏》主题歌到处乱窜

▲站到古堡顶上才有了点《权力的游戏》的感觉
▲居高临下,一览山村小。
▲登临绝境,一览众山小。
▲弓箭手的射口
▲没过瘾,希望还能再次和《权力的游戏》亲密接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4-27 15: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