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兰州一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甘 南 三 章 (全文终贴)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241#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扎尕那,藏语本意是“石匣子”,地形险峻无比,号称是“阎王殿”。被选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就在几年前连甘南本地人都不知道的一处绝佳之地,现在却名声远播,亦有上海广州北京等地的户外驴友慕名而来。

52.jpg (162.92 KB, 下载次数: 18)

5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2#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也是自古以来的洮迭古驮道,是甘南通往四川的险关要径。上百年间,当地村民秉承吐蕃后裔的彪悍威武,成为众多驮队的保镖,其勇猛尚武闻名迭部。

53.jpg (173.9 KB, 下载次数: 22)

5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3#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在1925年6月,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来此采集树种,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生平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能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在八十八年前洛克就预言:“它将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以观光者的圣地”。著名藏族学者宗喀.漾正岗布在美国全面研究了洛克的日记文章遗笔,发现对西方影响巨大的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的香格里拉,实际就是希尔顿读了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的扎尕那文章,据此受到启迪而创作的原型之地,而非云南迪庆所在。

54.jpg (170.9 KB, 下载次数: 18)

5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4#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与1925年来到甘南安多地区,是近代西方第一个深入到甘南腹地迭山地区的西方人。

55.jpg (23.5 KB, 下载次数: 18)

5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5#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洛克的笔迹手稿,就是这些笔迹在八十多年前向西方描述了一个足以让亚当夏娃诞生的天堂之地——迭部。也让我们知道了八十多年前的甘南是怎样的。

56.jpg (108.82 KB, 下载次数: 19)

5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6#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洛克拍摄的1925年的扎尕那

57.jpg (38.63 KB, 下载次数: 24)

5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7#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洛克说如果我不把这些美景拍摄下来,我觉得那将是一种罪恶!

58.jpg (98.01 KB, 下载次数: 17)

5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8#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进入扎尕那的第三道石门,外人到此无不被扎尕那所折服。如今山崖被拓宽,修出了公路

59.jpg (52.34 KB, 下载次数: 19)

5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9#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洛克拍摄的扎尕那洮迭古道的容闹沟一景,我前往游览时,情景仍在,恍惚穿越.

60.jpg (61.95 KB, 下载次数: 22)

6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0#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扎尕那的山坡草滩,这里是扎尕那每年香浪节藏民们聚会过节的地方

61.jpg (33.64 KB, 下载次数: 26)

6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1#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彪悍的安多藏民汉子

62.jpg (34.12 KB, 下载次数: 20)

6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2#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扎尕那的藏族,透出来一股勇猛不屈的劲道。远处是扎尕那本地藏民的神山,至今无人敢去砍伐树木.

63.jpg (100.83 KB, 下载次数: 33)

6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3#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笑逐颜开的扎尕那妇女。其中一些老照片是洛克留在扎尕那的九张照片中的,直到前些年才被外界发现。当我们八十年后才知道天堂扎尕那时,八十年前西方人就已经看到了香格里拉的迭部,可叹!

64.jpg (133.33 KB, 下载次数: 24)

6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4#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洛克晚年留影。当年洛克离开迭部前往云南丽江时,他说迭部不再属于我了。。。

65.jpg (116.05 KB, 下载次数: 22)

6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5#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扎尕那的自然村落,依山而建,比起八十多年前不知增加了多少房屋.

66.jpg (157.44 KB, 下载次数: 16)

6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6#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绿的彩钢铁皮房顶和红砖红瓦的现代房屋格外扎眼,和优美的风景环境不相协调。无论是从旅游发展还是原生态藏族文化保护来讲,都是有弊无利的。城市来的游客可不是为了来看彩色铁皮的。可当地政府还作为新农村的建设成就沾沾自喜,可以预见,等多年后回过味来时,又开始大兴土木造些假模假式的传统藏式房屋。我们那些城市里的仿古一条街不就是这样吗?!

68.jpg (120.69 KB, 下载次数: 13)

68.jpg

67.jpg (231.76 KB, 下载次数: 25)

6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7#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脚的公路是修筑通在往外面的洮迭古道上的,山坡上还有传统的藏族踏板房,房顶是用一块块木板铺就,缺点是需要砍伐树木,若干年就得翻新更换。可是作为当地村民为了更舒适更便利而选择铁皮顶,这是人的生活正常追求,这和我们住砖房的想住楼房是一样的,不能简单去指责有文化没文化啥的。外人游客抱怨的同时,也不能妄想人家为了满足被观光猎奇,就永远生活在所谓的“传统淳朴”之中,而我们就有资格开空调开汽车排放尾气.

69.jpg (252.55 KB, 下载次数: 24)

6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8#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点倒是应该借鉴学习欧洲国家,人家在保留保存古老建筑风貌同时,制定政策法规,引导实施老建筑外部保持原有原貌,内部生活设施现代化改造的经验。既保留了传统文化遗产和发展旅游业,又符合了人们生活舒适改善的追求。是不是可以在彩钢铁皮上原覆盖房顶旧木板,既可解决房顶木瓦容易漏水的问题,同时也保持了旅游观光所需的藏式民居的原生态景观呢?不然不用说房屋,说不定过些年连照片里现在这些传统木制晾架都变成钢管手脚架了,到那时我们还有来这里的必要么?

70.jpg (184.99 KB, 下载次数: 20)

7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9#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样,扎尕那的藏民在主动或被动的跟着时代变化时,至少还是依然生活在传统的农牧劳作之中。我跟杨老师说,我觉得扎尕那就是甘南藏区的一个浓缩精化版。有藏传佛教寺庙,有传统藏式榻板房,有农业耕地,有山中牧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分工,种地的种地,放牧的放牧。杨老师亦有同感。

71.jpg (180.52 KB, 下载次数: 24)

7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0#
 楼主|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2-8 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幸福的追求就像流水一样,生生不息,日日夜夜。

72.jpg (261.94 KB, 下载次数: 13)

7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5-20 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