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燕赵高风

金风初送爽 铁骑踏清秋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年老高到景点参观都学贼了,不一个人瞎走瞎看了,找一个好导游带的团,跟在后尾,装作慢不关心的样子,偷着听导游讲解。
因为一些人文古迹,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沿革掌故,看了也是白看,一堆残砖废瓦也不会说话,你上哪儿知道这里曾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渊博如郭沫若、翦伯赞,参观古代遗址,还需要讲解员给讲解呢,何况我们一介愚夫?
老高这次跟上了一个大团,导游是一个中年男子,文质彬彬的,说话堂音浑厚、底气十足、出口成章,一看就是很有学问的人。
老高听他给大家讲修建小布达拉宫的经历。
他说乾隆皇帝你们知道吗?小布达拉宫就是乾隆过六十大寿时修的。
他说乾隆他老妈,也就是太后也过生日,这娘俩儿差二十岁。太后是过八十岁生日。
他说乾隆为了显孝顺,也为了让臣民们看到天下太平各族来朝的盛况,传圣旨要各个少数民族的头领,到时候都要进京给他和他老妈拜寿。
其他的少数民族都没说啥就屁颠屁颠的接旨,而后就开始裁新衣服做新鞋,准备各种寿礼了。
西藏是政教合一,达赖喇嘛是当然的首脑,按理说也应该来给乾隆磕头拜寿。可那时的达赖喇嘛是一个小年轻,叫仓央嘉措,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情诗写得老牛逼了。
此时仓央嘉措正在八廓长街的小黄楼上和一个叫玛吉阿米的姑娘打得火热,根本不想离开。
“拜寿?我拜你老母呀!没看本喇嘛正忙着吗?不去!”小喇嘛不知天高地厚,断然拒接圣旨。
手下的人一看不好,说佛爷你不能这么任性啊,人家是中央政府,咱得归人家管,要不人家用《反分裂法》收拾你!
小喇嘛也害怕了,对钦差说,你告诉皇上,说我吃不惯汉食,住不惯汉房,礼物我送到,人吗——我就不去了,皇帝生日那天,我在布达拉宫房顶上向东给皇帝磕头,给太后磕头。
钦差回来和乾隆一说,乾隆火了,说还反了你了,敢不给我面子!你那点礼物朕都没看得上眼,看到没有——就圆明园那么大的产业朕都不稀罕,过几十年看够了,就雇些洋人把它给烧了,老子不差钱!
乾隆也是和小喇嘛较劲,说他不是吃不惯汉食,住不惯汉房吗?给他请藏厨,盖藏房,看他这回还有什么说的。
于是,就在承德,给六世达赖喇嘛修起来小布达拉宫。
小布达拉宫这边开建,同时就派钦差再进西藏,这回还带着反恐部队,说这小崽子再耍尿泥说不来,就用部队押解进京,我就不信还治不了他了!
仓央嘉措这回没招儿了,乖乖的跟着钦差向内地来了。
那时候没飞机、没火车也没摩托车,更没有318线209国道,一路都是骑马、坐牦牛车,路途劳顿就不用说了,加上离开情人,仓央嘉措患上了严重的相思病,刚走到青海湖,小喇嘛就投奔天国——圆寂了,瞎了这个人了!
导游讲到仓央嘉措的死,神情悲伤,眼泪差点掉下来。
为了表达对这个诗人喇嘛的怀念,导游还声情并茂的朗诵了一首仓央嘉措的诗:
美人不是母胎生, 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静时修止动修观, 历历情人挂目前若将此心以学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 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临风一少年。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凄美的诗歌,加上忧伤浑厚的男中音,老高的眼泪也差点被导游给整下来,顿时对导游的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不过,佩服归佩服,老高心里还是觉得导游讲的有些不对路子,仿佛在某些情节上有些差池。
老高也对仓央嘉措略有些了解,甚至背诵过他的部分金句,像什么: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
二十几岁的小青年,情诗写到这么掏心揉肺的份上,也只能说是天纵奇才了。
老高当年搞对象时,一首平仄不分、拗口憋舌的情诗,还打开了一个东北大妞的少女心扉,这要是仓央嘉措活在当世还了得?非得让迷妹们给生吞活剥了不可。
就这么一个天生的情种,早夭是必定的了,但从没听说他和小布达拉宫有什么联系,也许是老高孤陋寡闻了。

QQ截图20171105104543.png
QQ截图20171105104606.png
QQ截图2017110511000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容老高多想,导游带着我们这个团继续前行,参观了小布达拉宫开放的各个大殿。
到转经筒前,导游说:“大家都转转吧,能转来好运的。仓央嘉措没住上小布达拉宫,咱们也替他转经求福,望他在天国里也多情如故。”

QQ截图2017110510464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法归一殿,是小布达拉宫的最高建筑,也是整个庙里的中心。
大殿金碧辉煌,庄重肃穆,尽显佛教的威严和皇家的高贵。
只是大殿的金瓦有的黯然无光,显然是上面的镀金层都掉了。我初以为是由于时光的流逝,风吹霜侵、日晒雨淋的自然之功造成的。不过,再一观察,却发现有些不对,怎么同是一个屋顶,有的瓦掉色了,而有的瓦却锃亮如新?而且,越往上层的瓦越金光闪闪,越往下层的越暗然失色。
不想把这个疑问带回去,老高就挨近导游,把自己的疑问和他说了。
导游看样子早就注意到了我在偷听他的解说,开始时并不想回答我,略一沉吟,大概为了显示他的博文多学,就一指大殿的房顶,说:“这位游客问了一个问题,很好,我给大家解答一下。”说着,他把大家领到侧着阳光的一面。
“你们从这个方向看,是不是看到那些黑色的瓦上有一道道的刮痕?”
大家一看,果然如此。像是谁用gua刀刮过一样。
导游说,你们猜猜,这是谁干的?
游客们七嘴八舌就猜开了,有的说是喇嘛干的;有的说是义和团干的;有的说是八国联军干的;有的说是日本外国人干的;有的说是土匪干的;有的说是国民党干的........不一而足。还有几个老大妈说是刘邦项羽秦始皇干的——这奇葩的思路,老高我也是醉了!这历史知识谁教的?不带这么冤枉人的!
导游买了这个关子,满意的看着这些游客胡猜乱讲,最后才下结论似的说:“刚才说日本人的大叔大妈们,你们猜对了。”
之后,他就讲日本外国人占领热河之后,把外八庙都列为军事禁区,没事他们就三三两两的进去偷东西,里面的喇嘛也不敢管,最后就发展为明火执仗的打劫了。等里面的宝贝都被抢没了,这些强盗就盯上这房上的金瓦了。
这是铜瓦鎏金的,镀金层很厚。他们就上到房顶上,用ci刀刮铜瓦上的金粉。所以,你们看,这底层的瓦上都没有了金色,而高层的瓦还是金光闪闪,为什么?这是因为日本人个子矮,高的房顶他们上不去,所以上面的瓦才幸免了。
导游的讲解,令大爷大妈们很是气愤,纷纷骂日本人不是东西,说咋不再来一场海啸,把日本岛都整没它。
老高默默地离开了这里。
我的思想没他们这么情绪化,也没这么极端。老高不愿意看到任何自然和人为的灾难降临到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头上。不过,导游的讲解,却引起了我许多的感慨:
七十多年前,为什么人家能上我们的屋顶上刮瓦?
一百多年前,为什么人家能进我们的圆明园里放火?
一百五十多年前,为什么人家能在我们的领海里击沉了我们的舰队?
这不都是因为我们的军舰没人家坚固、大炮没人家打的远、ci刀没人家锋利吗?
那时我们要是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的军队、那时我们的军队要是有坚船利炮tan克fei机,谁还敢上咱们的房上刮瓦?
记得咱们坛子有一篇江西佬发的帖子里,有许多人就政治问题展开了激辩,结果导致这个帖子烂尾。
参加讨论的部分摩友,抨击执政党在建国之初不着重发展民生,而优先发展两弹一星。还有的人说一个国家根本不应该发展YZ弹,还举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例子。在这里我不想多说,我只想问问:
大清朝GDP当时世界第一,富不富?
伊拉克战前家家都有小汽车,人民过得好不好?
利比亚在强人卡扎菲领导下,沙漠称雄,有没有钱?
可是,当战争强加给它的人民的时候,神马都是浮云。结果的结果,我不说大家也都清楚。
我也可以给你们举个例子:朝鲜——就是朝鲜。一个弹丸之地,两千万人口的小国,GDP还不如非洲的穷国。可因为发展了yuanzi弹、qing弹,就敢和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掰手腕,而这个超级大国还真的奈何不了它,尿性吧?
朝鲜风风雨雨几十年,历经三世而不败,孰所执?这不就是先军政策的效果吗?
萨达姆和卡扎菲要是看到今天的朝鲜,不知道要哭晕在厕所几遭?
所以,富倾天下而有国无防,如猪肥待宰,被人家上房刮瓦都是轻的,灭族毁种都有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刮掉了金漆的房顶
QQ截图20171105110357.png
QQ截图20171105110412.png
QQ截图20171105110427.png
QQ截图20171105110439.png
QQ截图20171105110506.png
QQ截图2017110511072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布达拉宫出来,走了一身臭汗,在摩托车旁休息,看附近有卖卷饼的,就买了一个,就地解决了午饭。
边吃卷饼,边打开手机,百度了一下仓央嘉措。
我擦!上当了!这个导游滔滔不绝貌似学问渊博,却原来是张冠李戴、糊弄游客。
仓央嘉措是康熙时代的人,早在乾隆还没出世,他就哏屁朝凉了,却怎么能穿越到乾隆朝?
这不是误导游客吗?
好在都是一些大爷大妈,没几年活头了,也没多少历史知识,听听也就算啦,左耳进右耳出,没有谁会往心里去。这要是讲给一帮小学生听可就坏了,典型的误人子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燕赵高风 发表于 2017-11-5 11:40
从小布达拉宫出来,走了一身臭汗,在摩托车旁休息,看附近有卖卷饼的,就买了一个,就地解决了午饭。边吃卷 ...

高.高.高.实在是高!{:1_98:}{:1_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还准备去一个景点,就是双塔峰。
为了抓紧时间,卷饼下肚就起身上车了,顺着导航妹妹的指引,一路无阻的到了双塔峰景区。
和看磬锤峰一样,在景区外面就可以看到一座突兀的石山上,高高矗立的砖塔。
老高事先做功课得知,这是建于辽代的砖塔。
两座石山不稀奇,这就是丹霞地貌的自然奇观。在科学上可以解释通。厉害就厉害在这塔是这么建上去的?
两座石山壁立百尺,无可援手之处。一般人不是武林高手,是绝难攀上山顶,老高就纳闷,那些修塔的工匠是怎么把这些砖木泥水等材料运上去的?这个塔又是何人所建?为何而建?这确是千古谜团。
传说乾隆皇帝有一年命人搭构云梯,想亲自上去看个究竟。上去之后,他看到小庙里有神龛、石几、香炉,石几上还摆一部旧书,乾隆翻了翻,一个字也不认识。
石几下放一双破草鞋,庙前有两畦韭菜。他很失望,什么也没拿就下来了。
回到避暑山庄当晚做了一个梦:一个白发老头问他,陛下登双塔山看到了什么?乾隆照实作了回答。老头说:旧书是天书,草鞋是登云靴,韭菜是灵芝草,香炉是生云坛。皇上什么也没看中,实属有眼无珠。
第二天清早乾隆命人重搭云梯,可怎么也搭不成,只好作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上的双塔峰图:
QQ截图20171104135802.png
QQ截图20171104135843.png
QQ截图20171104135907.png
QQ截图20171104135936.png
QQ截图2017110414001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高站在景区的门外正在观望,见从里边走出一个女子,大屁股圆脸,属于老高欣赏的类型。老高知道,这样的女子是比较好打交道的,一般都不拒人千里之外。而那些骨瘦如柴、颧骨高耸的女人,多是一句话就能给你整到南墙上去,遇到了千万绕着走。
老高问圆脸女人,里边的景色好吗?
圆脸女人嘴一撇,说好啥好呀?还不如在外面看的全呢!在外面能看到两个塔,而在山根下,连塔都看不见了。
我问:能不能上到那两个棒槌山上去?
女子说:“没梯子咋上呀?你能爬上去吗?”
大圆脸又打量了我一下,说:哎——,你穿这身打扮,是不是搞户外的呀?你是来爬山的吧?
老高被她的超常想象力给逗乐了,说妹子,你看过有这么胖的爬山运动员吗?
女子也笑了,说你确实胖了点,年纪也大了点,爬山是够呛了,拔河还差不多。
和大圆脸闲聊了几句,又麻烦她给老高照张到此一游的纪念照,就骑车离开了这里。
老高不打算进去了,不能像在磬锤峰那样摸摸砖塔,站在外面看,和站在里边看有什么区别呢?
骑车围着景区转,找个合适的地点,用单反相机的长焦给辽塔拍张照片,也算咱们来过了。
只照了两张照片,相机自动就关机了。出来时充满的电池,怎么这么不抗用呢?接下来还要走不少景点,没有单反相机可怎么办?手机的像素和调焦功能都和单反差远了,充其量也就是照个纪念照,照风景照,都瞎了大自然的那份美了。

QQ截图20171105115228.png
QQ截图20171105115322.png
QQ截图20171105115337.png
QQ截图2017110511534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高用长焦镜头拍的双塔峰。在这个角度只能看到一峰一塔,等老高转到好的角度时,相机没电关机了。
QQ截图20171105114832.png
QQ截图2017110511481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燕赵高风 发表于 2017-11-5 11:55
老高站在景区的门外正在观望,见从里边走出一个女子,大屁股圆脸,属于老高欣赏的类型。老高知道,这样的女 ...

你的单反相机也没见得比手机拍的好哪去!


  这是你拍的;


   2345_image_file_copy_1 (4).jpg

  这是我用手机拍的;小布达拉宫前石牌坊;金碧辉煌!

    IMG_20160808_123311 0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山东省 2017-11-5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老高也担心自己手重,把人打坏了,预料到以后会有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甘肃省 2017-11-5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高老哥的帖子就是有趣的紧,好看,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倒骑蝎子 发表于 2017-11-5 12:08
你的单反相机也没见得比手机拍的好哪去!

哈哈,我的那张也是手机拍的。为了给单反省电,小布达拉宫参观,全程都是手机拍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继续使用单反,就必须马上充电。
问题是在家出来的时候,我以为相机已经充满电了,照个几百张照片没问题,足可以够我这次出行用的了,所以就没带充电器。
当下之际是必须另买一个充电器,才能保障我的相机继续工作。在附近找了几家电子产品商店,都没有卖佳能相机的,更没有单卖佳能充电器的了。
一个小店的老板,给我推荐宜家旺商城,说那里应该有。
设好导航,骑车就去了宜家旺。
宜家旺从外面看不小,算得上是有一定规模的大商场。老高充满希望的进了商城。楼上楼下一通找,又问过了几个售货员,都说这里没有卖相机充电器的,甚至连一个卖相机的柜台也黄了,都搬走一个月了。
失望,严重的失望。
垂头丧气的从商城里出来,跨上了摩托车,离开了承德。

QQ截图20171105115410.png
QQ截图2017110511542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能做的就是继续赶路,到下一站百里画廊的千家店镇,在那里住宿时,再看看有没有住宿的客人也使用佳能相机的,借他们的充电器用一用。
在这之前,就得用手机拍照了。
出承德走112国道,再转省道354,不到一个小时就进了滦平县境内。
在家出发的前一天,和本地的摩友讨论这次出行的路线,说要经过滦平县。
摩友说,滦平是个煤产区,路况不一定好走,路上的大车一定也很多。你是否考虑不走这条路线?
说到煤产区,老高立马就想到了陕西的昔阳和左权。
那漫天的煤尘和一眼望不到边的运煤大车,真的令老高心生忌惮。
可老高要去延庆的百里画廊,就必须要从此路经过。
管他什么煤产区呢,老高一定要闯一闯。
今天,走在了这个令老高闻而生畏的公路上,却没有出现漫天的煤灰和肆意横行的大车。
相反,这里却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景区。
尤其是过了滦平县城,进入过全山区,风景更是美得一塌糊涂,让老高这个平原来的东北汉子,顿时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虽然单反相机开不了机了,手机也要把这美丽的景色收藏起来。
过了一处隧道,眼前出现一块石碑,上写着:普通话之乡   中国滦平。
——这里就是中国的普通话之乡呀?
老高以前知道,我国的普通话是定音于承德。
而具体是承德的哪个县、哪个乡却一概不知。
今天巧了,居然闯进了中国的普通话之乡,那我可得找个人飙飙普通话,看老高的普通话和这里的人有什么区别。
东北话是中国语系里最接近普通话的。
但也不是所有的东北人普通话说的都好,辽宁人的普通话就说得很难听,尾音往上挑,有一股苦蔴菜的味道。《乡村爱情》里,赵本山和范伟演的王大拿父子,那一口纯正的辽普,真的让人感到醉了。
吉林的长春以北,黑龙江的哈尔滨以南,这个区域的人,说普通话还是比较标准的,如果不夹杂一些方言,基本可以算作标准的普通话。
老高的家乡松原,就有幸处于这个区域,所以,老高的普通话还是挺标准的。
在石碑前给我的大白马照了一张相,老高就骑上摩托车继续赶路。



滦平:

QQ截图20171105170545.png
QQ截图20171105170617.png
QQ截图20171105170635.png
QQ截图20171105170648.png
QQ截图20171105170710.png
QQ截图20171105170727.png
QQ截图20171105170742.png
QQ截图2017110517060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风景如画
QQ截图20171105170810.png
QQ截图20171105170827.png
QQ截图20171105170849.png
QQ截图20171105170907.png
QQ截图20171105170920.png
QQ截图20171105170936.png
QQ截图20171105171722.png
QQ截图20171105171735.png
QQ截图20171105171751.png
QQ截图20171105171803.png
QQ截图20171105171820.png
QQ截图20171105171838.png
QQ截图20171105171852.png
QQ截图20171105171906.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思乱想、神游天外的病症又开始发作了。
老高就想:中国的幅员这么辽阔,连语言都分了许多的语系。
有粤语、川语、山东语、闽南话、越语、吴语、藏语、维语.......等等等等,如果不普及普通话,保证你出门一千里,就像去了外国,啥也听不明白了。
看来大力普及普通话是很有必要的呀!
老高又想:人类可以提倡和普及普通话,那飞禽走兽、鸡鸭鹅狗可怎么办呢?
他们是否也和人一样,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兽语?
那他们怎么交流呢?
比如东北的狗遇到了四川的狗,东北的狗说:你二楞八蛋、傻了吧唧萨摩啥呢?信不信我削你?
四川的狗说:“龟儿子的,瞧你就是个哈儿,瓜娃子,你嗦的是撒子幺?
我擦——没翻译,两狗谁也不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挨了骂都不知道,倒免得打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辽宁省 2017-11-5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高一边为这些飞禽走兽们操心,一边骑着摩托飞奔,一会儿就到了一个村庄。
一般老高在外摩旅,走村过屯的是常事,基本上都是一穿而过,很少有在村屯停留的。
可是,今天就不同了,一是老高想听听这里的人说话到底和自己有什么不同。再有,就是在这个不大的村庄里,老高又有了新的发现——碾子!
老高在这里看到了已经消失了多年的碾子。
在中国,五十岁以上的人,恐怕对碾子都是有印象的。
小时候,农村没有电,也没有粮食加工机械,都是靠碾子一圈圈的运动,才把地里打下来的粗粮,变成了我们碗里可食用的米面。
多数和我年纪相仿的人,都有跟着大人推碾子的经历。
进入八十年代后,碾子被机械取代了,那笨重的碾盘和粗壮的石头磙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偶尔看到,也是在村头巷尾的角落里,作为废物被遗弃了。
而今天老高看到的碾子,是正在被使用中的碾子。
熟悉的场景和熟悉的物件,令老高的神经顿时兴奋了起来。
已经骑过去了的老高,立马刹车调头,回到那个被毛驴拉动的碾子旁。
正在忙活的老汉和他的老伴儿,被突然折回来的摩托车给闹愣了,不知道这个蒙面的家伙要干什么,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愣愣的看着老高。
老高必须尽快的说明意图,免得这老两口误会。
老高说,我是看到你们用碾子磨面,觉得好奇,就窝回来看看。
老头笑了,一边用手里的簸箕筛面,一边说:“呵呵,年轻人没看过吧?能知道这叫碾子,还真不错,很多小年轻的,都不知道这儿叫什么。”
老高听这老头管自己叫年轻人,真是觉得好笑,就下车,把车支好,摘下头盔,又摘掉头上的防尘帽,说老师傅,看我是年轻人嘛?
老头看看我,哈哈大笑,说我以为骑摩托玩的都是小青年呢,闹半天你也是一个老家杆子!
“对对对,我也是一个老家杆子!哈哈哈......”老高也大笑。
老头说,你要是这年纪,就对这玩意儿不陌生了,小时候用过吧?
老高说用过用过,那时候农村总停电,不用这玩意儿,看着粮食也吃不到嘴呀!
“可不是吗!”老头说。
我问:“你们现在不应该缺电了,怎么还用这玩意儿磨面呢?”
老头笑笑,说:“这人呢,就是贱!当年没电的时候,盼着用电磨打米磨面,既快又好,打出的面都跟雪花似的,都舍不得吃。
现在不用自己动手了,到商店买的米和面,个顶个的白细,包出的饺子都像透明的,啥馅都能看出来,可吃着就不踏实了,总感觉这面里掺了什么,要不怎么这般白呢?于是呀,又想当年的粗米黑面吃了。那机器一打,把面筋都打碎了,那赶上这碾子压的面,筋
老头说着,又用手指着碾子说:“我们村这样的碾子好几盘呢,到秋天打麦子的时候,还得排队,家顶家的用,一刻也不闲着。”
我说:“你们打这些麦子的面,能吃完吗?”
老头笑笑说,我们不光自己吃,还卖给来旅游的人,这面可好吃了,要不一会儿你也买一袋?便宜给你。
老高笑了,说再好吃我也不能拿呀,这一袋面驮到东北,成本多高呀?
就在我们俩聊得兴高采烈的时候,来了一个年轻女人,貌似老头的儿媳,她离远就说:“爸,你别聊天了,快筛面吧,人家老李家还等着使驴呢!”
老高怕影响老头干活,就告辞了,骑上我的白马继续赶路了。
这番聊天,让老高明白了两件事:
一,这里的人们普通话真的很标准,不像我们松原人说普通话还夹带点私货,总把一些方言带出来,让明白人一听就是来自东北那嘎达的。
二是这里的人头脑挺活,他们用这种复古的原始工具和方法加工面粉,不一定是要满足自己的口欲,而是一种营销噱头,把加工点设到路边,让过往的游人看到这场面,知道这里的面粉都是笨加工的,这一定对他们有吸引力,于是就会不惜花高价,也要把面粉买回去尝尝。
而这里的人们,既保留了传统工艺,又获得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QQ截图20171105173326.png
QQ截图2017110517330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江苏省 2017-11-5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性情,真能侃,真能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3-28 14: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