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铁狼

两条狼两个卡吉瓦,晋陕北边,已归来。照片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发片,
2012摩旅 (137)_nEO_IMG.jpg
2012摩旅 (162)_nEO_IMG.jpg
2012摩旅 (166)_nEO_IMG.jpg
2012摩旅 (150)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26日,阴,早上起来从乾坤湾出发,延川乾坤湾--清涧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县。总行程220公里,下午5点到达佳县香炉寺。


中途看到的楼,天下第一楼。
2012摩旅 (107)_nEO_IMG.jpg
2012摩旅 (128)_nEO_IMG.jpg
2012摩旅 (110)_nEO_IMG.jpg
2012摩旅 (109)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第一楼的石雕,关于孝的石雕。
2012摩旅 (112)_nEO_IMG.jpg
2012摩旅 (115)_nEO_IMG.jpg
2012摩旅 (113)_nEO_IMG.jpg
2012摩旅 (114)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第一楼的石雕,关于孝的石雕。
2012摩旅 (116)_nEO_IMG.jpg
2012摩旅 (117)_nEO_IMG.jpg
2012摩旅 (118)_nEO_IMG.jpg
2012摩旅 (120)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第一楼的石雕,关于孝的石雕。
2012摩旅 (123)_nEO_IMG.jpg
2012摩旅 (121)_nEO_IMG.jpg
2012摩旅 (122)_nEO_IMG.jpg
2012摩旅 (125)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炉寺:香炉寺,位于佳县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素有佳县八景之一“香炉晚照”之美誉。香炉寺地势险峻,香炉石凌空而起,断桥惊险异常,置身其上,如凌绝空际,低头俯看,滔滔黄河激流而下,汹涌澎湃,佳临黄河大桥横贯东西,如龙卧波。


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香炉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山峰上的正殿是圣母祠,左右有配殿,南边有山门、石碑坊等。“香炉晚照”是佳县的八景之一。因为每当夕阳西下时,太阳的余辉将孤亭的倒影投射在黄河水流中,如诗如画,当地人呼之为“小蓬莱”,誉为仙境。
  

在佳县热心的当地朋友,从山地带我们上到香炉寺山上。
2012摩旅 (49)_nEO_IMG.jpg
2012摩旅 (106)_nEO_IMG.jpg
2012摩旅 (45)_nEO_IMG.jpg
2012摩旅 (46)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香炉寺
2012摩旅 (50)_nEO_IMG.jpg
2012摩旅 (62)_nEO_IMG.jpg
2012摩旅 (61)_nEO_IMG.jpg
2012摩旅 (54)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香炉寺
2012摩旅 (70)_nEO_IMG.jpg
2012摩旅 (56)_nEO_IMG.jpg
2012摩旅 (69)_nEO_IMG.jpg
2012摩旅 (68)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香炉寺
2012摩旅 (77)_nEO_IMG.jpg
2012摩旅 (83)_nEO_IMG.jpg
2012摩旅 (76)_nEO_IMG.jpg
2012摩旅 (74)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县香炉寺
2012摩旅 (99)_nEO_IMG.jpg
2012摩旅 (86)_nEO_IMG.jpg
2012摩旅 (91)_nEO_IMG.jpg
2012摩旅 (100)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香炉寺出来后,看天色还早,我没有继续出发 夜宿临县。从这天开始,雨水一直伴随我们。晚上的时候,下了一个晚上的暴雨,到上午10点,才小点,11点的时候,雨已经停止,整备出发,前往碛口古镇。


雨中的车子

黄河的洪水和看洪水的人们。
2012摩旅 (34)_nEO_IMG.jpg
2012摩旅 (41)_nEO_IMG.jpg
2012摩旅 (28)_nEO_IMG.jpg
2012摩旅 (29)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的洪水
2012摩旅 (32)_nEO_IMG.jpg
2012摩旅 (38)_nEO_IMG.jpg
2012摩旅 (35)_nEO_IMG.jpg
2012摩旅 (37)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午12点半到达碛口古镇,碛口古镇在临县的黄河的下游,我们一直沿着黄河到达碛口古镇,沿途都是咆哮的黄河和看洪水的人。
2012摩旅 (23)_nEO_IMG.jpg
2012摩旅 (27)_nEO_IMG.jpg
2012摩旅 (25)_nEO_IMG.jpg
2012摩旅 (24)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碛口古镇

碛口古镇位于临县城南50公里处,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的西湾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碛(音qi)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临著名的孟门古镇,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凝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碛口古为兵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 “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  名传遍南北。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碛口古镇(图3)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碛口是华北通往延安的主要运输口岸,当时镇内建有军工厂、军衣厂,为繁荣边区经济和解决八路军、解放军的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于碛口,后转到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现镇内保存有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碑和路居处等。
  今天,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奔腾不息的万里黄河、山峦起伏的黄土高原让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碛口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了以碛口古镇为中心的碛口旅游区,并获得了省级风景名胜区、首批省级地质公园、首个省级旅游扶贫试验区等称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
2012摩旅 (20)_nEO_IMG.jpg
2012摩旅 (19)_nEO_IMG.jpg
2012摩旅 (18)_nEO_IMG.jpg
2012摩旅 (16)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碛口古镇  西湾村,

西湾村距黄河古镇碛口仅一公里之遥,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闻名于世,这处完整的居民建筑群,是依靠黄河船运发迹的陈氏家族历经明末到民国300年历史逐步修建而成的,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依山面水、背风向阳,随势而上,如波涌浪卷,层次感极强,村内有两横五纵七条小巷均匀地把各处院落串联起来,现保存完好的有四十多处院落,院院相通、户户相连,楼房院墙不拘一格,样式多变,不同地势随行程序、错落有致,与周边环境十分和谐,防盗、防火、排水、泄洪的各种设施配置十分精妙,这里的一砖一石一木都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各种雕刻构思精巧,刻画细腻。西湾村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距离闻名遐迩的临县碛口镇一公里的地方.
  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座西北向东南。当地人说,西湾村当年选址是依据传统的风水学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原则进行的。  风光村落的主体部分建在两座石山中间,民居建筑群坐落在三十度的斜坡上,层层叠叠,空间和平面布局丰富多彩,最高处可达六层。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给人以和谐秀美、浑然天成之感。湫水河静静的从村前流过,见证了西湾村的创建、兴盛和衰落。西湾村的起源和当年的水陆码头碛口的兴起有着不解之缘。

这是一个单姓村,村里的几十户人家几乎都姓陈。他们的迁居始祖是西湾村的创建者陈师范。明朝末年,陈师范迁居碛口,利用碛口的商贸条件在当地作搬运工起家,后来开店经营各种物资发达起来。成为富商的陈师范在湫水河边紧邻碛口的地方建起了村落,以后的数代人又历经上百年的扩建,终于把西湾村建成了一个拥有几十座宅院的城堡式建筑群。
  西湾民居的门楣上,大多镶嵌有石质或木质匾额,落款为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石刻匾额并不鲜见。这个院落的门匾上镌刻着“岁进士”三个大字,据说这里是军功三品的蓝顶老爷陈辉章的旧居。而这块“明经第”的门匾更有意思。其实,岁进士和明经进士,都不是正式进士,而是对屡试未第的老秀才给予的一种安慰。陈氏家族,虽然也曾因为有赈灾、助饷的义举而封官进爵,但毕竟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商人世家,很难象晋东南阳城、沁水那些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一样,出现诸如“一门九进士”的科举奇观。

 西湾民居  民居整体设计奇特,整个村落由五条南北走向的竖巷分隔开来。这五条竖巷寓意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着陈氏家族的五个支系。各个支系的人分别依这五条巷子聚居,既便于管理,又易于日后村落向左右扩展。每条竖巷里的宅院都可以互相贯通。只要进入一座院落,就可以游遍全村,可谓: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村内的横向交通,更有利于突发事件下的快速转移和集体防御。巷子的地面用石块铺砌,两侧有石护墙,有的地方还建有堞楼和供巡视的墙道。早先村子的外围建有封闭的村墙,只是如今都已塌毁了。当年,整个村子如同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只在村南段建有三座寓意为天、地、人的大门。显然,古村西湾对外部世界来说是封闭的、内向的,而对于大家庭的生活方式而言是开放的、外向的,折射出对外防御、对内聚合向心的传统心态。
  西湾民居的特点就是:依山就势,街街相通,巷巷相通,院院相通,还有一个特点,和其它地方的建筑不一样的特点,它都是窑洞式的明柱厦檐高屹台,它正面是明柱厦檐高屹台院,南面是客厅,或者是马棚、厕所、大门,它的建筑形制都是这个,另外一个,因为它是顺着山坡修建的,它下面院子的屋顶,我们这里叫“脑畔”,“脑畔”就是上面院子的院子,它是层层叠叠往上修的。


价值评价

  美国教授weizhiming来临县碛口镇考察时,对附近西湾村的民居赞叹不已。他评价:西湾民居不仅仅是山西当地人民几百年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历史上对人居环境所创下的杰出典范。它体现了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最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
  民间评价:地理区位优越。西湾村以陈姓为主体,明末时期的陈师范是西湾村民的始祖,当年他利用碛口黄河古渡的商贸条件,做担工、开商店,最终成为经营各种物资而发达起来的商人。于是,陈师范在湫水东崖,紧邻碛口西湾的一处背山面水的优越区位上建起村落,从此渐渐形成如今的西湾村。
  新闻界评价:西湾民居属典型的晋西风格四合院,历史文化气氛浓厚,有浓郁的黄土文化特色。整个村落中的民居宅院长约二百五十米,宽约一百二十米,占地约三万平方米,以体现金、木、水、火、土的五条石砌街巷将三十座宅院连为一体,周以高墙围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堡式封闭空间,仅在南向留大门三座。一位长者向我们介绍,西湾一带山多地少,惜土如金,村子就建在石山的斜坡上,坐西北朝东南,形成避风向阳,靠山近水的格局。从而也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
2012摩旅 (15)_nEO_IMG.jpg
2012摩旅 (11)_nEO_IMG.jpg
2012摩旅 (254)_nEO_IMG.jpg
2012摩旅 (256)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西湾村,我和野狼俩人,在村里慢慢的转悠了一个多小时,下来后,在村里的活动场地露营。村里的村民很多来围观我们两,一起唠嗑,然后看他们跳舞,到晚上一点多的时候,开始下起了雨。稀里哗啦的一个晚上都没有怎么睡。

[ Last edited by 铁狼 on 2012-8-6 at 09:25 ]
2012摩旅 (252)_nEO_IMG.jpg
2012摩旅 (251)_nEO_IMG.jpg
_DSC1044.jpg
2012摩旅 (250)_nEO_IMG.jpg
2012摩旅 (253)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林:形成条件:
    1、土林的组成物质成分——半胶结及成岩度较高的砂砾石层是形成  土林土林的内在原因之一;
  2、新构造运动不仅提供流水侵蚀的势能,同时也控制了土林的发育走向;
  3、铁质风化壳和铁质胶结砂砾层对土林进行多层保护;
  4、气候的干燥与降雨量少是土林发育的重要条件;
  5、生态恶化加速了土林的发展。

发育阶段

  土林发育分五个阶段:片蚀、纹沟、细沟阶段;切沟阶段;冲沟、侵蚀盆阶段;宽沟阶段; 残丘夷平阶段。  土林土林的类型:
  按色彩分:红土林、黄土林、白土林、彩色土林。
  按地貌形态及其组合与发展阶段分:细沟土芽型、圆盆土柱型、宽沟城堡型、残地坡柱型。
  按造型分:锥柱状、城堡状、峰丛状、城垣状、慢状、雪峰状。
  土林发育的速率概算:
  土林形成所需的时间:
  根据侵蚀模数类比法的计算,土林形成约需96-6490年。最早形成于中全新世的大西洋期,最晚形成于亚大西洋期,高大的土林可能是全新世亚北方期的产物。
  土林发育的侵蚀速率推算:
  土林的平均侵蚀速率为6.16-41.6毫米/年,超过滇东岩溶高原喀斯特地貌平均侵蚀速率的120-830倍。
  由此可见土林发育十分快,但并不是千百年就能形成;因此土林也并不那么容易消亡,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和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对象,这一代土林几百年内是不会消亡的。即使进入老年期的土林不断消亡,只要地壳运动不停止,只要水土流失不间断,新一代土林必将逐渐产生。人类的活动不能阻止土林的发育形成,只能加速或延缓它的扩大。

观赏价值
  包括优美度、奇特度、丰富和有机组合度四个方面。
  1、优美度
  (1)自然造型美:从观赏角度看,土林又可称之为小足度造型地  土林貌。其自然造型或拟人、或拟物,栩栩如生,形态逼真,精致细腻,极具神韵。造型类别可分为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和拟物类,这是土林风景区的主要景观和重点观赏内容。开放十多年的游客反馈意见表明:90%以上的游人被这种全球最奇特的地貌景观深深震撼,接受了一次感官和心灵的艺术洗礼。
  (2)自然风光美:土林景区原始、荒凉、粗犷,沙沟、荒山、幽谷构成一个蛮荒的远古世界,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给人一种原始的美,粗犷的美,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吸引着众多画家前来创作写生,摄影师前来捕捉闪光的一瞬,土林也就成为一些电影电视摄制组的外景基地和追求自然、崇尚自然的游人的首选目标。白沙黄土,植被稀疏,水源奇缺,气候燥热的独特环境,是有别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另一种形式的自然风光美。置身其中,仿佛回到遥远的从前,大自然的感染力在这里表露无遗。
  (3)自然变幻美:土林景现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候和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韵味,是"全天候"风景观赏区。阳光下土林造型硬朗、醒目、挺拔,一览无遗;雨雾中,土林景观似显似露,若明若暗,如柔纱缠绕的少女,朦胧含蓄。冬季,土林温暖如春,气候宜人。夏天,景区炎热酷暑,如置身沙海荒漠。加之土柱稳定性差,易于流失,一部分土柱今年似鸡,明年似狗,三年五年干脆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一堆白沙黄土,让人们追忆逝去的昨天。这种罕见的变幻美、朦胧美充满了神秘感,激发了当今游客的好奇心,使土林成为"回头客"最多的风景区,在这里他们品味着变幻,寻找着消亡,盼望着新生,把自己融入到无生命的土柱之中。
  2、奇特度
  奇特度即该类景现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出现的机率。土林景观是最近  土林几十年间才发现的新型旅游资源,新奇特别,非同一般,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这些年的科研成果表明,我国和世界一些地区均有土林这种流水地貌型态分布,如甘肃天水、新疆叶城、四川西昌和云南省的江川、南涧、永德等地。但是,这些地区的土林远远逊色于元谋土林,均不能跟元谋土林相提并论。元谋土林发育的典型度、优美度、奇特度和分布面积、密集程度均属国际国内罕见。人无我有、人有我奇。正是这种奇特度有力地标明了元谋土林这个新型旅游资源的昂贵价值。如果遍地都是,俯首皆拾,这类资源的价值将大大降低。唯有稀,才显贵,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
  3、丰富度  
虎跳滩土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千奇百怪的土柱造型、深远宁静的幽谷地缝、高悬半空的洞穴天门、原始粗犷的沙沟荒漠、怪模怪样的五彩奇石和种类繁多的远古动植物化石,组成了景区内丰富的景观。土林景观以群体造型为主,浑厚粗犷,成群连片,风格迥异,集中浓缩了古今中外的各种建筑风格,单体造型生动逼真,高大雄伟,独立成章。景点主要沿沟分布,婉蜒曲折,给人险峻迷离之感。因此,我们可以说,土林这种小尺度造型地貌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集中如此众多的景点,而且色彩艳丽,造型多姿,变幻莫测,参差不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观赏方便,这是许多大尺度造型地貌风景区所不能比拟的。
  4、有机组合度
  土林景区土柱造型群体和单体相互映衬,沙沟荒漠和山丘幽谷相互辉映,科研价值和历史文化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相互独立,又密林相关,这-切被大自然有机  土林地组合在这块4平方公里的地界上,集中地供游客观赏,资源价值就相对提高。再者,土林风景区内及周边地区分布的一处处史前文化遗址,第四纪地层剖面和构造剖面等都基本上是同性质的因素组合,构成了风景区统一的整体性,表现出风景区多学科、多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品位。因此,这种有机组合度的价值就大大高于单一的个体的价值。因此,要使风景区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群体"的作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遵循贝塔郎菲关于组成系统的著名定律: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  

[1]世界罕见的高原土柱林位于碛口古镇北5 公里 处的冯家会村。土柱高低粗细不一,高的有 10 余米,低的仅 2 米 多,但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顶部都戴有一个石板帽。这些土柱的形成原因据地质专家讲,它们是十万年前地震中震垮的山上石头停积在山坡上,在雨水流水侵蚀下由于巨石保护作用残留的土柱。


2012摩旅 (438)_nEO_IMG.jpg
2012摩旅_nEO_IMG.jpg
2012摩旅 (437)_nEO_IMG.jpg
2012摩旅 (439)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起来,出发去静升的王家大院。  

今天出门就不顺利,刚从西湾村出来,路口很滑,野狼在前面,一不小心就摔了下,辛亏人车无事,然后在离王家大院不到80公里的时候,加完有出来的我,在加油站门口停车时,没有把车停住,0公里倒车,掉沟里,扶起车后,前后刹车都断了。好在前刹车还剩一截,勉强还能刹车,一路慢慢跑到了王家大院,看我王家大院出来后,发现我的钥匙又不见了,到处找,没有找到。好在手上还有备用钥匙。骑着没有刹车的车又往临汾去,在临汾狂野俱乐部的狂野和山西辉子接待我们。我们在临汾休整了一天。

王家大院。
2012摩旅 (321)_nEO_IMG.jpg
2012摩旅 (323)_nEO_IMG.jpg
2012摩旅 (324)_nEO_IMG.jpg
2012摩旅 (322)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大院归来不看院。

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108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布局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

大院 外观图(20张)方米。
  崇宁堡建筑群的总体建筑与红门堡相似,建筑意象为“虎卧西岗”的院落布局,整体建筑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近于明代风格。设立于崇宁堡内的“力群美术馆”,陈列着灵石籍当代著名版画家力群先生的全部作品,是力群总体艺术形象的结晶,它将历史地传之后世,并在文艺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

王家大院-谭翃晶国画作品(5张)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现在,高家崖各院厅堂及居室内,依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其中,基本上恢复了王家当年的历史风貌。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风格;大多数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范。设立于红门堡东三甲的中华王氏博物馆,是目前海内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馆,开馆后,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国内外的王姓族人到此旅游观光、寻根谒祖或信函、电话咨询。
  王家大院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开放几年来,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 “山西的紫禁城”。首都一家报纸曾以“王家归来不看院”的醒目标题发表长篇报道,在北京及周边省市引起了广泛关注。朱镕基、尉健行等当时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知名学者郑孝燮、罗哲文、余秋雨、王鲁湘等视察王家大院后,亦都欣然题词赋诗,给予很高的评价。


介绍太多,为了节省资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百度百科的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6662.htm
2012摩旅 (320)_nEO_IMG.jpg
2012摩旅 (318)_nEO_IMG.jpg
2012摩旅 (316)_nEO_IMG.jpg
2012摩旅 (319)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2-8-6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大院归来不看院。
2012摩旅 (314)_nEO_IMG.jpg
2012摩旅 (313)_nEO_IMG.jpg
2012摩旅 (317)_nEO_IMG.jpg
2012摩旅 (315)_nEO_I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3-29 01: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