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查看: 54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车轮丈量历史河山 ——我眼中的“滇缅公路”和“二十 ...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滇缅公路,听名字就知道是从云南通往缅甸的一条公路,滇是云南的简称,缅指的是缅甸。滇缅公路又称昆瑞公路(昆明至瑞丽)、320国道滇西段、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
1935年时,国际国内局势的发展已经显露出,一旦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军队很难守住东南沿海和广大的内地平原,最终,中国军队将会退守西部。
1937年,被称作云南王的云南省主席龙云,(另一个被称作云南王的人是清王朝时的吴三桂)向蒋介石提出,修筑一条以昆明为起点,经由云南西部直通缅甸北部的公路,这条公路就是现在的滇缅公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香港、澳门的相继沦陷,这条公路就成了唯一一条中国联通外部世界的运输通道。

下为网图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滇缅公路的修建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云南地形复杂,公路所经地区80%以上为崇山峻岭,测量难度大,施工困难,一个不小心,就会跌落到万丈深渊,从此与家人朋友阴阳两隔,很多路段只能一边勘测一边施工,且当时技术人员特别稀缺。可以想象得到,这条公路的修建难度之大。
但是,英雄的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不畏困苦,一批又一批经过短期培训的技术人员,冒着枪林弹雨,冲破一道又一道日军封锁线,前赴后继,奔往这里。他们经湖南、贵州、云南,在层峦叠嶂间一路跋涉,有的,半路上盘缠用光了,就典当自己的行李和随身衣物,有的,还没等到达目的地,就因旅途劳顿,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下为网图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板凳
发表于 江苏省 2018-5-24 12:17 | 只看该作者
期待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937年,国民政府征集沿线近30个县,20万劳工修建滇缅公路,这支劳工队伍,大概是世界上最奇特最悲壮的筑路大军,也是世界上最震撼最伟大的筑路大军,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说着不同的民族语言,穿着不同的民族服装,他们大多是上至七八十的老人、妇女和下至六七岁的孩子(青壮年很多去参加抗日),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集到这里。他们没有机械设备,不得不靠最原始的的方法,他们用锹、用镐甚至双手,开挖路面,他们用肩扛,用担挑,用篓背,用簸箕端,他们弯腰驼背,负重前行,她们赤着脚板,淌着汗珠,他们战胜了暴雨、洪水、疾病,蚂蚁搬家一样,用了九个月的时间,仅仅九个月的时间,用手抠出了这条959.4公里的血路,用生命筑就这条震惊中外的英雄之路。
中华民族的这种吃苦耐劳,这种坚韧不拔,这种自强不息,震惊了世界,折服了世界!

下为网图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公路修通以后,遭到了日军的狂轰滥炸,从1940年10月算起,日军共出动了400多架次飞机,对滇缅公路全线实施轰炸,但每次,轰炸刚刚结束,驻守的人员就扑上路面,及时抢修,甚至,炸弹仍在爆炸,空袭仍在继续,硝烟仍旧弥漫在大地天空,他们就已经开始了抢修工作。就这样,驻守人员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保障了这条公路始终全线畅通。
滇缅公路,这条穿越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跨过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迂回上千公里的运输干道,成了当时中华民族不折不扣的生命线,支撑起了中国抗日战场全部的战略物资的运输供给。

下为网图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滇缅公路以中国云南省今天的行政区划来说,穿越了昆明市、安宁市、禄丰县、楚雄市、南华县、祥云县、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永平县、保山市、龙陵县、芒市、瑞丽市等县市。
云南地形复杂,大山大河成为了滇缅公路穿越的难题。滇缅公路穿越过的主要河流有螳螂川、绿汁江、龙川江、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穿越的山脉有点苍山、怒山山脉、高黎贡山山脉等。
去头去尾,就说说大理往滇西这一片。

大理古城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大理崇圣寺三塔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很奇特的地名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G320国道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0#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通过怒江大桥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1#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高黎贡山又名高良公山、高黎共山、昆仑冈、分水岭。高黎贡山名称的由来:高黎(又叫高丽或高日)是景颇族一个家族名称的音译,"贡"为景颇语,是"山"的意思。高黎贡原意为"高黎家族的山",后来的汉族按自己的习惯在"高黎贡"后加又加"山",最后形成高黎贡山的名称。
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北部进犯中国云南,占领了怒江以西大片国土,并派大佐藏重康美指挥的第148联队,共3000多人驻守在腾冲城。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国抗日战场也迎来了新的局面。为打通滇缅公路,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发起反攻,在不宜渡江的雨季强渡怒江,剑指腾冲,揭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同时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拔最高的战场。
腾冲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是中国出缅通道上的要塞,控制腾冲就等于控制了两条运输大动脉,也就意味着控制了滇西全局。湍急的怒江和海拔3000多米的高黎贡山是护卫腾冲的两道天然屏障。藏重康美似乎预感到中国远征军即将反攻,预先将主力调往高黎贡山,在险峻的隘口设下重重关卡,企图据险阻击中国远征军。

翻越高黎贡山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老天爷好像故意把高黎贡山砍削得最陡峭的一面留给了中国远征军,由于山高路险,大炮一时拉不上去,刚刚战胜了惊涛骇浪的第20集团军数万大军,只能依靠步兵和轻武器,艰难地展开仰攻。战斗最激烈的是通往北公斋房的冷水沟隘口,这里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月,中国军队的官兵凭着一腔热血,一次又一次地冲锋,一个团打光了,另一个团接着冲上去。几天下来,尸体填满了山沟,血水顺着山沟往下淌。面对死亡,中国远征军官兵毫不畏惧,在血泊中顽强地战斗着。负责攻打冷水沟的第198师两个团,战后每个团只剩下不足一个营的兵力。
从5月12日到6月21日,历时40天,中国远征军伤亡近万人,以高昂的代价取得了高黎贡山战斗的胜利。在这座山上,中国远征军以视死如归的壮烈保卫住中国抗战的大后方,中华民族取得了100年屈辱之后海拔最高的胜利。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腾冲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高黎贡山的皱皱折折里,隐藏了那么多美丽的风景,那么多围绕山间马帮的传奇故事;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土地上,它拥有闻名遐迩的火山热海,全县有90多座火山,80多处温泉;它地处南方丝绸古道要冲,西连缅甸和印度,东接云贵川康,自古商旅不绝于途;这个极边的一隅之地,共有14多万人侨居海外,不乏富甲一方的华侨巨子;在离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此遥远的地方,和顺镇的文化街和图书馆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名声响亮,堪称翘楚。

进入腾冲界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899年,英国就在此地设立了领事馆,1902年,清政府设立了腾越海关,关税超过广州,曾一度位居全国第一;这里有陈纳德的"飞虎雄鹰",还有穿越高山峡谷,抗战时被视为"生命线"的史迪威公路;有樱桃谷的玉龙飞瀑,云峰山的多级云梯,宝峰山的摩崖石刻;有从业人员达3万多的翡翠商城,整个腾冲挂珠佩玉,雍容华贵;还有独具意趣的北海湿地,和号称"全国第一"的银杏村……
  以上这些,作为一个边城,一个蕞尔小县,已经足够神奇、足够令人向往的了。
  但是,腾冲还有更震撼人心的神奇,那就是:在抗日战争中,它是中国光复第一县!
 "抗战光复第一县",多么令人骄傲的称谓!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很奇特的地名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6#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腾冲,别的地方也许可以省略,但有一个地方必须去,那就是"国殇墓园"。它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1996年,国殇墓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被云南省委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殇墓园空地遍植松、柏、竹,林下绿草如茵,阶沿多置盆花,环境清幽肃穆,今又在每一台阶两侧新建民族风格浓郁的展厅,展出了珍贵的腾冲抗战照片百幅及实物数十件,更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加强了启迪教育功能,国殇墓园是云南仅有、国内少见的大型抗日战争纪念陵园,在海内外广有影响,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殇墓园大门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7#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944年9月14日,历经127天的殊死决战,毙敌6000余名,中国军民把日本侵略者全部驱赶出境,光复了被日军占领了两年零四个月的腾城。
  为了这个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远征军第20集团军阵亡9168人,负伤10200人,随军作战的腾冲民众阵亡6300余人。其中第54军198师伤亡最为惨烈,阵亡官佐126名,士兵1335名,很多连队都打到最后一人。
  将士戮力,效命疆场,殊死肉搏,寸土必争,尸填街巷,血满城垣。打光了子弹,棍棒、石头、牙齿都是武器。坚忍、顽强,直至最后一个人,最后一口气,最后一滴血!

正在凭吊的当地官兵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8#
发表于 山东省 2018-5-24 12:42 | 只看该作者
1944年9月14日,历经127天的殊死决战,毙敌6000余名,中国军民把日本侵略者全部驱赶出境,光复了被日军占领了两年零四个月的腾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9#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当年,这里的每一片树叶都被子弹打穿,每一捧泥土都被炮弹炸飞,每一条河流都淌着血水。战后的腾冲冒着青烟,一片废墟,满目焦土。日月星辰,山川陵谷,都在见证。
  在那些日日夜夜里,这一方国土发生了多少悲壮的故事啊!
  忠烈祠后面,是高大的土冢,从下至上,依次排列着3169块墓碑,每块墓碑上都刻有烈士的名字和职务。忠烈祠侧墙碑石上,镌刻着远征军第20集团军全部殉国将士的姓名。
  斯人已逝,丰神犹在。那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一支令敌人胆寒的雄师。我的思绪无法平静,耳边响起激烈的枪炮声、爆炸声和厮杀声,眼前闪动着一张张愤怒的面孔,和一支支前仆后继队伍的身影。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0#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8-5-24 12: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谁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丰功伟绩。9168名殉国将士,是9168盏用生命点燃的灯,照亮我们的灵魂。
  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国民党军进行过不少功勋卓著的战役,有不少战功累累的将士,这是历史。
  国殇墓园就是神圣的灵台,庄严的祭坛,供奉着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献出了鲜血和生命的英雄。这是他们灵魂的安息之所,理应得到全体中国人民的礼拜。
  来到这样的墓地,怎么能不心生敬意!怎么能不虔诚地献上一炷心香!










------------
发布于摩托迷iOS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下一页
发新帖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5-30 02: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